当前位置: 预警风云>> 城市预警>> 蚌埠天气预警

蚌埠最新天气预警信息

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安徽省辖地级市,安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皖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蚌埠是合肥都市圈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 设有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 截至2020年,蚌埠市辖4个区和3个县,总面积5951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11月1日,蚌埠市常住人口3296408人。  蚌埠地处中国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西部、安徽东北部,淮河中游,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蚌埠市境内以平原为主,南部散落丘陵,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境内有淮河文化广场、龙子湖、张公山、涂山等景点。  据史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誉和“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称。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为安徽省首个设市的城市。蚌埠是淮河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7300年前,双墩文化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被确认为中国文字的重要起源之一。  2021年蚌埠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9亿元,同比下降2.1%。 

蚌埠市气象台解除大雾黄色预警[III级/较重]

发布日期:

2025-03-12 10:05:33

蚌埠市气象台2025年03月12日10时04分解除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说明

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说明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准备工作;   2.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   3.驾驶人员注意雾的变化,小心驾驶;   4.户外活动注意安全。

蚌埠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III级/较重]

发布日期:

2025-03-12 05:58:12

蚌埠市气象台2025年03月12日05时55分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我市部分地区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局部地区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并将持续。请注意防范。

说明

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说明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准备工作;   2.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   3.驾驶人员注意雾的变化,小心驾驶;   4.户外活动注意安全。

蚌埠市气象台解除大雾橙色预警[II级/严重]

发布日期:

2025-03-11 10:07:32

蚌埠市气象台2025年03月11日10时06分解除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说明

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说明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工作;   2.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调度指挥;   3.驾驶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车、船的行进速度;   4.减少户外活动。

蚌埠地理环境介绍

  • 蚌埠地理位置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北纬32°43′至33°30′,东经116°45′至118°04′,北与宿州市埇桥区、濉溪县、灵璧县、泗县接壤,南与淮南市、凤阳县相连,东与明光市和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与蒙城县、凤台县搭界,西南与淮南市相携,西北与濉溪县、蒙城县接壤。城市东西最长距离32.3公里,南北最大跨度23.5公里。京沪铁路从境区中部纵贯南北,淮河自西向东流过境南,辖区大部分处于淮北平原南端 。区域面积5951平方千米。 蚌埠市

  • 蚌埠地形地貌

    蚌埠市幅区属黄淮海平原与江淮丘陵的过渡地带,处于江淮分水岭的末稍。境内以平原为主,南部散落丘陵;地面西北倾向东南,自然坡降为万分之一左右。市区大部分座落于淮河南岸,除市中心有孤立蚌山(小南山)一座外,市的东、南、西部有大小20余座山环绕,在市区44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丘陵山地50平方公里,水面15.3平方公里。地貌主要分平原、丘陵和台地3种。境内平原以黄泛平原为主,另有河间浅洼地平原、含有丘陵的河流低阶地及傍河的河滩地。台地主要分布在沿河以南波状地区,由戚嘴组黄土所构成,分平岗地和倾斜岗地两种。蚌埠丘陵主要分布在市郊淮河以南,为江淮丘陵的北缘。山丘基岩大都经过风化剥蚀而出露,间或有残坡积物,基本不发育,具粗骨性。按地面高度可分为高丘陵和低丘陵。 龙子湖大桥

  • 蚌埠地质

    在大地构造上,蚌埠幅地位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和秦岭纬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属中朝准地台中淮河台坳的次级构造单位,称“蚌埠台拱”。它早在震旦纪已具明显的抬升作用,至寒武纪晚期形成陆地,嗣后一直呈古陆状态。蚌埠地质历经5次构造运动急剧时期,即蚌埠期、凤阳期、加里东期、燕山期和喜山期,不仅沉积岩层发生褶皱、断裂,也发生岩浆的侵入和喷出活动。地层系华北地层区淮河分区,缺失了中、晚古生界。早古生界以前地层,以变质岩和海相地层为主,而中生界、新生界则以陆相和火山岩为主。蚌埠地层可分上太古界、下元古界、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寒武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其它地层缺失。蚌埠地质构造、沉积作用较复杂,多次构造旋回作用形成的褶皱广泛出露,蚌埠一带台穹成为淮北、淮南含煤区的天然分界。 

  • 蚌埠气候

    蚌埠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兼有两个气候带的特点。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但因处在中纬度,冷暖气团活动交锋频繁,且变化大,加之降水集中,常有旱、涝气候灾害发生,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蚌埠市日照丰富,辐射热量充足,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全年日照可照时数,按天文台测算为4429.2小时,闰年可达4440.1小时。但因阴雨、雾障等因素,实际年日照时数平均仅为2167.5小时,日照率为49%。实际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很大,据历史气象资料记载:1956年日照时数最多,达2461.5小时;1985年日照时数最少,仅1675.1小时。蚌埠年气温变化和月气温变化有一定的周期规律。年平均气温15.1℃,高于淮北和皖西山区。气温年内变化,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1°C;7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8.1℃。气温年比较差27.1℃。 市区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

其他城市预警

预警风云 保留所有权利@2018-2030 www.fengshuizhan.com 闽ICP备1202021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