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位于长沙市中部,湖南省东部,地处东经112°56′15″~113°36′00″,北纬27°54′55″~28°38′55″之间,东接浏阳市,西、南连长沙市城区,北达岳阳市平江县、汨罗市,总面积1756平方公里,下辖13个镇、5个街道。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长沙县常住人口为1374491人。 长沙县别称“星沙”,自古为“三湘首善”。处于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地带,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浏阳河和捞刀河贯穿境内。长沙县自近代以来哺育了辛亥革命先驱黄兴,涌现了李维汉、杨开慧、徐特立、陈树湘、许光达、杨立三、田汉、缪伯英、柳直荀、陈康白、廖沫沙等革命先辈和仁人志士,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在这里留下了调查足迹,同时长沙县也是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李铁映的家乡。县域有众多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杨开慧故居,有湖南省文旅小镇果园镇、开慧镇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锡福村。 2019年12月,入选2019年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县(市)。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0年9月,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疫情防控联合指挥部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2020年11月,入选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2020年12月,社科院发布《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长沙县排名第10。 2020年,长沙县地区生产总值1808.3亿元。
发布日期:
2025-03-02 23:45:00
发布日期:
2025-03-02 17:04:00
发布日期:
2025-03-02 09:21: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岸,湖南省会长沙市近郊。东邻浏阳市,南接长沙市雨花区,西毗长沙市芙蓉区、开福区、望城区,北靠岳阳市。地处东经112°58′23″—113°30′09″,北纬28°02′04″—28°39′51″之间。2020年,全县总面积1756平方千米。
长沙县属长衡丘陵盆地的北部,地处幕阜山、连云山与大龙山余脉的南端,株洲隆起带的北缘。龙华、乌川诸山雄峙于东,陶家排、炭盆坡横亘于南,影珠、明月两座大山蜿蜒于西北,兴云、飘峰两山耸立于北。北山镇域内的明月山为县内最高峰,海拔659米。地势由北、东、南三面逐渐向中西部倾斜,呈不规则“畚箕”形状。域内有变质岩、沙砾岩、灰岩、红岩、红土、砂页岩、花岗岩七种岩层及岗地、平原、山地、丘陵、水面五类地貌,以岗地平原为主。
松雅湖长沙县地处湘江东岸,域内河流众多,属于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主要河流(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和部分在此范围以下的重要河道)54条(市管河流2条,县管河流9条、乡管河流43条)。其中,流域面积2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4条,流域面积50—200平方千米的河流9条,流域面积10—50平方千米的河流37条,总长约609千米。域内主要河流有浏阳河、捞刀河及其支流和汨罗江2级支流双江口河。有水库145座,其中:中型水库5座(乌川水库、桐仁桥水库、金井水库、红旗水库、白石洞水库),总库容7839万立方米:小(Ⅰ)型水库25座,小(Ⅱ)型水库115座。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4.0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2.928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模数16.7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年。过境水资源量丰富,其中浏阳河全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39.41亿立方米,捞刀河全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9.6亿立方米。
长沙县地处东亚季风区,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寒冷期短,炎热期长。全县(1981—2010年) 年平均气温17. 6℃,最冷月(1月)平均5.0 ℃,最热月(7月)平均29. 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1°C(2003.8.2) ,极端最低气温-11. 7℃(1991年12月29日)年平均无霜期260天,年平均日照1510.9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4%,年平均风速2.0米/秒,最多风向为NW,最大风速19.7米/秒(1997年6月7日),域内雨水充足,年均降水量1472.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194. 9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1%, 年雷暴日数36.4天,年雾日22.9天。2020年,全县年均气温18.1℃,年内最高气温38.5℃,最低气温-4.1℃;年降水量1721.0 毫米,全年日照时数1297.6小时,无霜期日数3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