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区,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位于成都市区中心(老五区之一)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3°53'~104°03'、北纬30°33'~30°44'之间,全区总面积109.3平方千米 ,是成都市老五城区中土地面积最大的城区。东与龙泉驿区交界,南与锦江区相连,西与金牛区毗邻,北与新都区接壤 。截至2020年末,全区辖11个街道,区政府驻猛追湾街道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成华区常住人口为1381894人。 成华区承载着蜀国古城厚重的历史印记。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始建于唐代;五代后蜀皇帝“孟知祥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馆藏6万件自然珍品;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圈养的大熊猫达到196只;西部第一高塔天府熊猫塔 “梦想之塔光电烟火秀”等节庆活动,有祥和里、香香巷、建设路等美食街区。 2020年,成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3.3亿元,同比增长3.2%。
发布日期:
2025-01-27 20:30:30
发布日期:
2025-01-25 16:00:39
发布日期:
2025-01-25 07:50:46
成华区位于川西平原,东与龙泉驿区交界、南与锦江区毗邻、西与青羊区相连、北与金牛区、新都区接壤。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3°53'~104°03'、北纬30°33'~30°44'之间,地处成都市东北部。行政区域面积109.3平方千米 ,是成都市区面积最大的城区。 成华区
成华区地处轴状凹陷构造盆地——成都平原的东部,区内地势平坦,地质构造简单,地貌类型不多,主要由第四纪冲积平原、丘陵和台地组成,仅东北部偏高,属浅丘地带。位于青龙街道石岭社区的磨盘山海拔594米,属龙泉山脉延伸地域,是成华区及成都市城区的海拔最高点。成华区城市部分地貌特征总体属于平原型,涉农部分位于龙泉山边缘,地势以浅丘为主,坝区约占三分之一。
成华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常年平均气温16.2℃。全年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900~1300毫米,年内降雨分配不均,呈现春旱少雨,秋天降温快且多连绵雨,冬季干旱,温暖多雾的气候特征。日照偏少,年平均日照1228.3小时,太阳辐射量为90.94千卡/平方厘米,属全国低值区。全年无霜期为278天,初霜期一般出现在11月底,终霜期一般在2月下旬,既能满足冬季耐寒作物的热量要求,又能满足喜温作物如水稻、玉米和辣椒、番茄、黄瓜等蔬菜及其他植物对热量的需求。
成华区水源属岷江、沱江水系,地处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沙河、府河、东风渠纵横交错,水量充沛,区域内有众多溪沟,境内无径流站,地面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平原区径流深441毫米,径流系数0.466,径流模数44.1万立方米/年平方千米,年径流深385毫米,径流系数0.407,径流模数38.5万立方米/年平方千米,年总径流量4712立方米。降雨时间分配不均,6~9月份径流量占全年的77.12%,故年地表水径流大部分作为河川径流排走。
成华区土壤肥沃,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黑色石灰土、黄棕壤、暗棕壤等多种土类,其中第四系黄色沉积物和白垩系上统沙泥岩风化物等发育形成的姜石黄泥水稻土、姜石黄泥土、紫色土为主要土类。成华区土壤中广布黏性土层,土层深厚,土壤有机含量占50%以上,适宜各种作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