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汇区位于河南省周口市西南部,是周口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横贯区内,三河夹岸,形如鼎足,恰似武汉三镇,被称为“小武汉”。 截至2019年,辖10个街道、2个乡。总面积269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川汇区常住人口698341人。 川汇区前身为县级周口市。原名永宁集、周家渡口、周家口,河南四大名镇之一,已有600余年的城市发展历史。 辖区内的周口关帝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20年,川汇区地区生产总值31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1亿元,增长10.9%,位居全市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3.2亿元,增长8.6%,位居全市第3位;工业增值税增长31.4%,增幅高于全市12.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43亿元,增长9.4%,其中税收完成4.99亿元,增长14.5%,税收占比77.7%,位居全市县市区第1位。
发布日期:
2025-03-04 11:25:00
发布日期:
2025-03-04 05:33:00
发布日期:
2025-03-04 05:33: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川汇区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4°64′20′′~114°30′15′′、北纬33°62′56~33°35′22′′之间,地处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西南部。
川汇地处黄淮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受外力作用,岭岗和洼地微地貌广泛发育,改变了平原地貌的单一形态。按照河南省地貌区划和等级系统划分,市内以沙颍河为界,以北为黄河冲积平缓平原区,以南为淮河及其支流冲积湖积平原区。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横贯区内。
川汇区土壤大致以沙颍河为界,以南多为砂姜黑土;以北是在黄河历代南泛的冲积物上经过人们耕耘形成的潮土,潮土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7%以上。
周口市川汇区地处亚热带气候与暖温带季风气候交界处,气候特点是:冬季低温有雨雪,夏季炎热雨集中,春旱秋雨季节短,春夏之交多于风。川汇区历年最多风向以东北偏北为主,4—7月多吹东南至西南偏南风,以南风为主;其他月以东北偏北为主。风速平均每秒2.7—3.4米,最大每秒40米以上。全区历年降水量为689—816毫米,85%以上的降水多在农作物生长季节。夏季降水集中,平均降水量为371.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0.2%,且时空分布不均,多暴雨、大雨,雨量从东南至西北呈递减趋势;冬季降雪较稀少,降雪深度平均为12厘米。川汇区年平均气温在14.5℃—15.8℃之间。四季平均气温分别为14.5℃、26℃、15℃、1.6℃。极端最高气温达43.2℃(1966年7月19日周口镇),年平均气温变差为27℃左右,年周期变化在0℃—28℃之间。气温略有升高,在1℃—2℃之间。全市平均霜期为146天,无霜期219天。
周口川汇区川汇区属于淮河流域,有沙颍河水系。沙颍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沙河发源于河南省鲁山县西部石人山,颍河发源于嵩山山脉的阳乾、少室诸山,两条河流在川汇区孙嘴村汇合,称沙颍河,由西向东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