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县,福建省漳州市辖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介于厦门与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南濒南海靠近广东省潮汕地区,西隔诏安县,东北与漳浦县为邻,总面积248.34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东山县共辖7个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东山县常住人口为219511人。 东山县历史底蕴深厚,是文学家黄道周的出生地,是戚继光抗倭扎寨的练兵地,是郑成功、施琅收复台湾的出征地,是谷文昌精神的发祥地,拥有“关帝文化”、“东山陆桥”、“南岛语族”等一批史前遗存和特色资源,有“中国优秀旅游县”之称。
发布日期:
2025-03-07 23:15:00
发布日期:
2025-03-07 11:04:00
发布日期:
2025-03-06 23:06:00
东山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理坐标为北纬23°33′—23°47′,东经117°17′—117°35′,介于厦门与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南濒南海靠近广东省潮汕地区,西隔诏安县,东北与漳浦县为邻,总面积248.34平方千米。 东山县
东山全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多低丘,东南有连片风沙地。地形切割破碎,岗峦起伏,有小山丘413座,最高为苏峰山海拔274.3米。无大溪流,只有几条不足5千米长的小溪沟。海岸线曲折,长141千米。港湾多,滩涂海域面积辽阔。
东山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20.8℃,终年无霜冻。多年平均降水1103.8毫米。
东山县上三叠统—侏罗系变质岩广泛分布于县境北、西、南部,即建宅—西埔—亲营山—岩雅一线以西、以南及铜陵镇北部,约占全县面积的三分之二。第四系残积层,由变质岩、火山岩、侵入岩风化而成的红粘土。由表面向深部逐渐向风化岩、新鲜基岩过渡。红粘土厚度一般1—5米。主要分布于八尺门、杏陈、前楼、西埔、梧龙、东沈、康美、城垵、铜钵、亲营、冬古、陈城等地。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分布于局部山麓,为砂砾粘土混杂,厚度一般1—5米。东山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