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河南省直管县,信阳市代管 。位于河南省东南端,豫皖两省交界处,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总面积2946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固始县下辖3个街道、19个镇、11个乡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固始县市常住人口为104.14万人。 因历史上有四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固始县成为中原地区向闽台一带移民的肇始地和集中地,有“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和“中原第一侨乡”之称 。唐初“开漳圣王”陈元光、唐末“闽王”王审知、民族英雄郑成功、靖海侯施琅、爱国华侨陈嘉庚等先贤名人的祖籍地均为固始。是河南省确定的五个加快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十个省直管体制改革试点县之一。 2019年5月9日,经河南省级专项评估检查,固始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固始县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15.5亿元,增长2.4%。
发布日期:
2025-03-13 10:24:10
发布日期:
2025-03-05 16:50:04
发布日期:
2025-03-04 18:08:01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端,豫皖两省交界处,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属华东与中原交融地带。固始县东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相接,北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隔淮河相望,西北、西、西南分别与淮滨县、潢川县、商城县相连,南与安徽省金寨县分界,东南角邻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界于东经115°21′—115°56′,北纬31°46′—32°35′之间。南北最长94.16千米,东西最宽56.19千米,总面积2946平方千米。 固始县
固始县土地由山地、丘陵、平原构成。山地面积267.4平方千米(包括东部低山12.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9.2%,主要分布在县境南部边缘地区,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土和水稻土两类;丘陵面积1270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3.6%,主要分布在信叶公路以北和县城东西两岗。土壤多为水稻土和黄棕壤土;平原面积为1378.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47.2%,主要分布在淮河、史河、史灌河、灌河、泉河沿岸,土壤主要是水稻土、潮土、砂姜黑土三类。
固始城东—— 史河“七一大桥”固始县地势南高北低,从西南向东北倾斜,坡降为1/1200,最高点曹家寨山,海拔1025.6米,最低处史灌河入淮口,海拔22.4米,为全省最低点。南部群山起伏,峰峦叠嶂,主要有曹家寨山、五尖山、大扬山、奶奶庙山、皇姑山、富金山、妙高寺山、萝卜山等;中南部,西部属丘陵垄岗地带;东部是平原及孤残丘;北部属浅丘和低洼易涝区。面积中,山区约267.4平方千米,占9.2%;丘陵、垄岗约1270.9平方千米,占43.6%,平原约979.3平方千米,占33.6%,沿淮低洼地约242平方千米,占8.3%,河道及行洪滩地156.9平方千米,占5.3%。
固始县有史河、灌河、泉河、白露河、春河、长江河、急流涧河、石槽河、羊行河等。
固始县地处江淮西部,淮河南岸,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气候区,气候学上的0℃等温线压境而过,是我国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四季分明。1月平均气温2℃,7月平均气温29℃,年均气温16℃,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称,年平均日照2139小时,无霜期22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