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冶区,隶属于河北省唐山市,位于唐山市东部,是唐山市七个城区之一。地处环渤海的核心地带,总面积248平方千米,下辖5街道、3镇、2乡。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317932人。 古冶依矿建区、因煤而兴, 商代属孤竹国,1995年,东矿区改名古冶区。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90毫米,平均气温11.2℃,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往西倾斜。共分为丘陵、洪沟冲积平原、冲积平原和塌陷低洼地4种地貌类型。京山铁路、205国道、迁曹铁路贯穿古冶全境。 古冶区是全国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试点地区 、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河北省文明城区 、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8年,古冶区地区生产总值2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3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217元。
发布日期:
2025-03-13 15:09:15
发布日期:
2025-03-12 17:46:00
发布日期:
2025-03-11 10:44:40
发布日期:
2023-02-27 03:54:19
发布日期:
2022-04-01 07:38:21
古冶区,地处唐山市区东部,介于北纬39°33′~39°50″,东经118°19′~118°35″之间,北、东、东南与滦州市相邻,西连唐山市开平区,西南与丰南区接壤, 总面积248.53平方千米。 唐山市古冶区人民政府
古冶区地处燕山沉降带东南部,山麓冲积平原中部,冀东滦河(近期沙河)洪冲积扇上。次级构造为开平向斜盆地,向斜轴自西向东横贯全区。从北往南依次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以矽质石灰岩为主)、寒武系(以灰岩、泥岩为主)、奥陶系(灰岩)、石炭系、二叠系(煤和矾土层),地表为第四纪覆盖物,由北向南逐渐加厚。
古冶区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往西倾斜。北部以低山为主,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中部是几条东西走向的山丘,海拔约70米;南部以冲积平原为主,海拔约40米。全区共分北部丘陵区、中部洪沟冲积扇前平原、南部冲积平原和塌陷低洼地4种地貌类型。
古冶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干、夏湿、降水集中、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2℃,年日照2650.2小时,日照率为60%。年平均降水量648.1毫米,年平均相对温度60%。太阳辐射年总量121268卡/cm。年光合有效辐射56996 卡/cm',占太阳总辐射量47%。
古冶区地表水主要是由过境和境内河流以及塌陷坑塘形成,河流有沙河、石榴河、岳家河、老牛河,境内全长56.5公里,流域面积158平方千米。因开滦5矿采矿塌陷造成的固定坑塘水面6.728平方千米(合10091.2亩),单坑最大水面0.95平方千米(合1432亩),最深3—4米。
古冶区土壤总面积21.74万亩,分褐土、潮土、水稻土3个土类,6个亚类,12个土属,61个土种。褐土总面积18.95万亩,占土壤总面积87.2%。各类土壤按质地分为7级,其中沙土2.88万亩,占13.2%。沙壤土7.79万亩,占35.8%。轻壤土5.17万亩,占23.8%。中壤土3.75万亩,占17.3%。少砾质土8614亩,占4%。多砾质土1.05万亩,占4.8%。砾石土2366亩,占1.1%。
古冶区植被为温带落叶匐叶林,已被破坏,只有田埂、山坡、路旁、坑边等尚散布着一些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