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辖县级市,位于黑龙江东南部,属山区和丘陵浅山区,距省会哈尔滨286公里,距牡丹江市仅12公里。地貌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海林市总总面积9772平方千米, 耕地总面积139万亩(含三个森工局、山市种奶牛场,不含海林农场),辖8镇、112个行政村。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海林市常住人口为292755人。 2020年,海林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4.2亿元,同比增长0.1%。 海浪河畔是满族文化发源地之一,为清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有16处商周以来的历史遗址,被誉为黑龙江三大历史文化亮点的金元文化、渤海文化、宁古塔流人文化在海林都留有印迹。是一本书《林海雪原》,一部戏《智取威虎山》故事的发生地,是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战斗和牺牲的地方。 海林素有“林海雪原”、“中国雪乡”、“中国虎乡”、“中国猴头菇之乡”之称,荣获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城市计划试点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全国平安市等称号。
发布日期:
2025-03-13 10:05:00
发布日期:
2025-03-12 18:50:00
发布日期:
2025-03-12 10:25:00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东麓,素有“林海雪原”之称。地理坐标为北纬44°02'~45°38',东经128°03'~129°57'。东与牡丹江市、林口县接壤,南与宁安市毗邻,西靠尚志市、五常市,北连方正县,西南一隅与吉林省敦化市相连。海林市总总面积9772平方千米, 海林市
海林市属山区和丘陵浅山区,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境内南北宽、东西狭,由东北向西南斜伸略呈弯曲,形如卧蚕。地势西高东低,最高西南部老秃顶子海拔1689.9米,最低东北部木兰集村海拔160米,平均海拔为400-500米。
海林市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无霜期短。春秋季短、气候多变,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4.4℃,历年极端最低、最高气温分别为-38.8℃和37.6℃。降水充沛,但分布不均,年平均降雨量540毫米。年平均日照2356.6小时。年平均风速1.7米/秒,最多风向为西北风。横跨二、三、四积温带,平均活动积温2100–2500度,无霜期年均131天,年均降水540毫米。
土壤以暗棕壤为主,占陆地面积的88.8%,草甸土、黑土、白浆土分别占4.2%、1.6%、1.5%,其余为水稻土、沼泽土等。
海林市全境属牡丹江水系。北部为牡丹江流域,面积4677平方公里,南部为海浪河流域,面积5225平方公里。海林市有常年流水的河流144条,主要河流有海浪河、头道河、二道河子、三道河子等,由西向东流入牡丹江。水能蕴藏量560万千瓦,河流总长度2930公里。牡丹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脉牡丹岭,流经黑龙江省宁安县、牡丹江市,于柴河镇长安屯附近进入海林市境内。由南向北流经柴河、二道河子、三道河子三个乡镇,于木兰集村北望天岭出市境。本市境内流段长 100公里,河面宽195—233米,二道河子镇区内有一段急流只有30米宽,水深0.4—6米,平均2米,流速0.7米/秒。海浪河发源于本市境内西南部张广才岭秃顶子、大秃顶山一带,古称海兰窝集。海浪河为牡丹江一级支流,发源由18条小河汇成,全长213公里,长汀镇以上河段为一级水质,长汀镇至海林镇河段及莲花湖下游为二级水质。斗银河由北至南穿过海林城区汇入海浪河,斗银河流域总面积99.6km2,属于海浪河左岸一级支流,牡丹江二级支流,干流全长19.5km。头道河是牡丹江进入海林市境后第一条较大支流,故名。发源于张广才岭海林县与尚志县接界处横道河子镇西境,流经横道河子镇北部和柴河镇全境,于柴河镇北站村北流入牡丹江,流长63公里,流域面积859.1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