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区隶属陕西省渭南市,古称郑县、咸林、武乡,1913年改名为华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部、渭河南岸,西距省会古都西安70余公里,东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华山29公里。东接华阴市,西距渭南市政府驻地临渭区23公里,南依秦岭与洛南县、蓝田县交界,北临渭河与大荔县相望。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华州区常住人口为268620人。 华州区幅员面积1139平方千米, 辖1个街道、9个镇。2018年,华州区生产总值完成75.61亿元,增长5.8%。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地势南高北仰中间夹槽,其中可耕地面积41万亩,境内山、塬、川、滩兼有,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 2020年,华州区生产总值完成96.58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0.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24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89亿元;农业总产值完成29.22亿元,增长3.7%;城乡居民收入达到36936元和13731元,分别增长5.1%和7.4%。 华州区古称郑县,境内泉护村遗址出土的玫瑰花图案彩陶,据考证,中华的“华”就源于玫瑰花的“花”,因此,华州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自唐至清绝大部分时期为华州州治所在地,1913年改名为华县,2016年10月,华县撤县设区。 华州区是“中国钼业之都” 、“中国无公害蔬菜基地” 、“中国少华山”、“中国皮影之乡”。华州自古就是京畿之地,素有“八省通衢”、“通化门外第一州”之称。也是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发布日期:
2025-03-13 16:10:00
发布日期:
2025-03-12 11:45:00
发布日期:
2025-03-11 14:15: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华州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东经109°36′00″——110°2′48″、北纬34°12′27″——34°36′27″之间。南依秦岭与洛南县交界,北临渭河与大荔县、临渭区隔水相望,东与华阴市毗邻,西与临渭区接壤,西南一隅与蓝田县相连。南北长41.1千米,东西宽27.7千米,总面积1139平方千米。 华州区柳枝镇张桥小学
柏抱槐华州区在中国大地构造位置上,正处稳定性的华北地台南缘,南接活动性的地槽,与扬子地台相望。它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活动的一面,在地质条件上,显示出双重性和过渡性特征。区境纵贯华北地台的两个二级构造单元(汾渭断陷和豫西断隆),三个三级构造单元(渭河断凹、太华台拱和金堆城台凹)。太古界太华群至元古界蓟县系地层层序清楚,且比较齐全。有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发育和褶皱、断裂结构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占有相当比例。华县这一多样性、复杂性的地质条件,造成了区境内阶梯状多层次地貌,形成了丰富的矿藏资源,并成为地震危险区。公元1556年1月23日午夜,汾渭谷地发生了一次极其强烈的大地震,83万人丧生,史称“华州大地震”。
华州区地势南高北低,落差较大,海拔高度2646米—334米。地貌分区明显,类型多样,南部为秦岭华山山地,层峦叠嶂,连绵起伏;西南为黄土台塬,沟壑交织,土层深厚;北部为冲积平原,沃野平阔,阡陌纵横。山、塬、川、滩,自南而北呈阶梯式递降,地貌差异明显,各具特色。
华州区属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雨适量。2017年平均气温14.8度,较历年平均值13.4度偏高1.4度;年总降水量577.2毫米,较历年平均值581.2毫米偏少4.0毫米;年总日照时数1821.9小时,较历年平均值1876.9小时偏少55.0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42.2度,出现在7月24日;年极端最低气温-8.1度,出现在1月23日。
华州区境内河流属黄河流域的渭河及南洛河两个水系。渭河从赤水镇三涨村西入境东流,至县东北端方山河入渭口出境,全长47.25公里。岭北的赤水、遇仙、石堤、罗纹、构峪、方山6条支流,由南而北汇入渭河;发源于华阴市方山峪的方山河,从老西潼公路北0.5公里处入境北流,经柳枝镇北拾村穿过渭河大堤,向东北注入渭河,境内流经4.6公里。岭南的文峪、蒿平川、大栗西、栗峪4条支流,由北而南汇入南洛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