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阳区为德阳市主城区,地处成都平原东北边缘,位于北纬31°05'~31°20',东经104°15'~104°33'之间。东邻中江县,西连绵竹市和什邡市,北接罗江区、绵阳市安州区,南靠广汉市,是德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旌阳区面积648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旌阳区常住人口828189人 。 旌阳区历史悠久。辖区内有孝泉古镇、德阳文庙等人文景观。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2019年,旌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2.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9279元,比上年增加5997元,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5.54亿元,比上年增长8.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1.47亿元,比上年增长8.0%。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3、4.07和3.5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16:47.72:47.12。
发布日期:
2025-01-30 11:55:28
发布日期:
2025-01-28 16:12:51
发布日期:
2025-01-27 11:21:36
旌阳区为德阳市主城区,地处成都平原东北边缘,位于北纬31°05'~31°20',东经104°15'~104°33'之间。东邻中江县,西连绵竹市和什邡市,北接罗江区、绵阳市安州区,南靠广汉市。面积为648平方千米,边界周长162.60千米 。
旌阳全区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上可明显分为平原、丘陵二大类型,西部为绵远河、石亭江扇形平原,地面比降3‰,东部为龙泉山北端山地,地势起伏。西部平坝区主要分布在石亭江与绵远河之间,幅员面积达384.6千米,占全区的59.35%,属成都平原部分,海拔高程468—561米,该区域土地肥沃,河流纵横,自流灌溉条件好,人口稠密,交通方便,是旌阳区工、农业相对发达的地区。东部丘陵区,面积263.4千米,占全区幅员面积的40.65%。海拔高程在457—764米之间,相对高差一般为100—200米。新中镇境内的马鞍山,海拔764米,为全区最高点,与此相距不到10千米的通江金锣桥以下3千米处,海拔457米,为全区最低点,悬殊达307米。旌阳属常绿阔叶林植被带。植被多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森林覆盖率为21.80%。
旌阳境内有属沱江水系的绵远河、石亭江和属嘉陵江水系的凯江等河流。凯江:属涪江水系,区境内河长13.05千米,集雨面积68千米,多年平均流量20.5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6.46亿米。绵远河:属沱江水系,发源于龙门山脉九顶山南麓。境内河长42.23千米(其中城市防办管理市区段12.02千米),集雨面积416千米,区境多年平均流量16.3米/秒,出境流量23.6米/秒。较大支流为齐家埝(寿丰河),是旌阳区丘陵地区的一条主要山溪排洪河道,溪流纵多,正流河长29.0千米,集雨面积132千米。石亭江:属沱江水系,发源于龙门山脉九顶山南麓,境内单岸长23.697千米(其中石亭江14.846千米,射水河5.46千米,马尾河3.391千米),集雨面积164千米,多年平均流量21.9米/秒,出境流量24.8米/秒。射水河:属石亭江支流,发源于绵竹三溪山,除源头为山地外,以下均为平原,主要承担平原水网洪涝排泄和人民渠部分分洪水量。区境内单岸长5.46千米(其中绵竹观鱼1.442千米),沿途有上、下茅包埝、欧家埝等取水埝头,集雨面积53.106千米,最大流量475米/秒。马尾河:属石亭江支流,发源于绵竹九龙与天池交界的白云山,境内河长3.391千米,集雨面积16.955千米,沿途有何家埝、母猪埝、囤子埝等取水埝头,河道弯多、洪水流向曲折,冲淤较大,最大洪峰流量347米/秒。另有都江堰人民渠四、五、七期工程从区内穿过。配套人民渠干支渠12条,斗渠181条,大河民堰16条,泉堰145条,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7座,以及各类小型水利工程设施6447处。
凯江旌阳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6.1℃,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6.7℃,无霜期271天。日照1251.5小时,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冷寒、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秋霜、寒潮等。多年平均降水量893.4毫米,最多年1335.7毫米(1961年),最少年531.8毫米(1986年)。7月份降雨最多,其次是8月份,降雨最少是12月份,平均4.5毫米。多年平均雨日137天,最多年177天,雨日相应集中在6—9月,也是暴雨频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