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隶属于上海市,是上海西南部远郊,位于中国长江以南、黄浦江上游南岸,东与奉贤区接壤、北与松江区、青浦区为邻,西与浙江平湖、嘉善交界。全境地势低平,地面高程自北西至东南略有升高。河流属黄浦江水系,源出浙江天目山区。全区总面积613平方千米 ,辖有1个街道、1个工业区、9个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金山区常住人口为822776人。 金山古称海盐,别称柘湖、康城、前京、苎城、鹦鹉洲、云间等。上海市中部有一条偏西北——东南走向的远古时代的自然堤,谓之冈身,即从金山开始、行经奉贤、闵行、嘉定等一线。在金山漕泾有唯一遗址,为区级文物。另境内有马家浜文化和良诸文化多处。 2020年,金山区生产总值完成828.6亿元,下半年累计增速5.1%,较上半年提升5.8个百分点。
发布日期:
2025-03-13 08:02:00
发布日期:
2025-03-12 22:48:00
发布日期:
2025-03-12 12:10:00
金山区地处东经121°~′121°25′,北纬30°40′~30°58′,东邻奉贤区,西与浙江省平湖市、嘉善县交界,南濒杭州湾,北与松江区、青浦区接壤。区域东西长44千米,南北宽26千米,总面积586.05平方千米 。金山区
金山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太湖流域碟形洼地东南端。全境地势低平,地面高程自北西至东南略有升高,河渠交织成网。县境地貌经历了燕山晚期地质运动、新生代古气候冷热交替变化以及300万年来地壳的缓慢沉降,从而在前第四纪地层的基底上堆积了厚0~285米不等的松散岩层,造就了现今的地貌形态。根据地貌形成的外动力过程、成因及其形态,可分为湖沼洼地、湖积平原、泻湖平原、滨海平原、潮坪,以及剥蚀残丘6个地貌单元。
金山区境内地表除有几个小残丘如秦山、查山和杭州湾水域中的金山三岛外,均为广厚的第四纪疏松层覆盖。 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浙西~皖南台褶带上海台陷金山~南汇隆褶断束的西南部分。境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其中以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燕山期有强烈活化,控制岩浆岩的喷发、侵入和构造火山盆地的形成;北东向断裂形成于燕山晚期,破坏和改造了北东向断裂,构成吕巷断凸的北东边界;北西向断裂多为上述两组断裂的配套部分。本县基岩地形总体上呈现南东高、北西低的倾斜状态,就是由于受北东向断裂错动,自南东向北西大体作阶梯状下降的结果。
金山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地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156.7毫米,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68.3%,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本区的梅雨期,常年平均降雨量226.6毫米。每年影响金山的热带气旋平均有2个,多发生在7、8、9三个月。
金山区内河流属黄浦江水系,源出浙江天目山区。经嘉善、平湖两县入境,汇入黄浦江出海。黄浦江,位于县境之北,其水源由园泄泾、斜塘(均在松江县境)及大泖港三支合成。金山处于黄浦江上游支流段,西部骨干河道为过境浙水入浦的通道,以东西向为主;东部骨干河道通浦纳潮,以南北向为主。全县计骨干河道42条(段),总长312.74千米。乡、村支河纵横密布,总长3407.7千米(村以下小河不计在内),平均每平方千米内有河道长度6.8千米。东南多小河,密度较高,每平方千米河道长度在7~10千米之间;西部多大河,密度较低,在3.2~3.7千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