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瑶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东、来宾市东北大瑶山主体山脉上,地跨北纬23°41'20''~24°27'58''、东经109°48'47''~110°27'20''之间。东与蒙山县相连,南与平南县、桂平市、武宣县毗邻,西与象州县接壤,北与鹿寨县、荔浦市 交界。自治县境东西最大横距62.4千米、南北最大纵距93千米,总面积2518平方千米; 辖3个镇、7个乡。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金秀瑶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130313人。 2020年,金秀瑶族自治县完成生产总值(GDP)44.45亿元,比上年增长9.4%。 金秀瑶族自治县主要旅游景点有莲花山、圣堂山、罗汉山、板显峡谷、花王山庄、原始森林度假村和银杉公园。 金秀瑶族自治县有“广西最大水源林区”“国家级珠江流域防护林建设源头示范县”“大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称号。 2011年、2013年,金秀瑶族自治县分别获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 2018年9月26日,金秀瑶族自治县荣获2018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2019年1月9日,凭借黄泥鼓舞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2019年4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金秀瑶族自治县脱贫摘帽。 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发布日期:
2025-03-04 09:51:04
发布日期:
2025-03-04 07:22:10
发布日期:
2025-03-03 10:27:12
金秀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东、来宾市东北大瑶山主体山脉上,地跨北纬23°41'20''~24°27'58''、东经109°48'47''~110°27'20''之间。东与蒙山县相连,南与平南县、桂平市、武宣县毗邻,西与象州县接壤,北与鹿寨县、荔浦县交界。自治县境东西最大横距62.4千米、南北最大纵距93千米,总面积2518平方千米。 金秀瑶族自治县
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地,除北部三江乡东北缘属架桥岭余脉外,其余均为大瑶山山脉所盘踞。山地面积占县境土地总面积的73%,山势大致为北北东—南南西走向,而向西、东两侧迅速下降,形成古生代碎屑岩陡坡中山、低山地形,海拔在500米~1979米之间。四周边缘为丘陵、河谷、台地、海拔在115米~500米之间。整个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中部为中山、低山,四周为丘陵、台地和小片平原。 大瑶山(图二)
金秀瑶族自治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节性气候变化很明显。夏季湿润多雨,冬季干冷少雨。 又因县内多山,海拔较高,地形复杂,从而使大瑶山具有显著的亚热带山地气候特点,即冬暖夏凉,阴雨天多,日照少,湿度大,气候的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都较明显,有“隔岭不同天”之说。金秀瑶族自治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69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9%。多年平均气温17℃,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全县各地年平均气温差异显著,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变化幅度为每百米0.5℃左右。年平均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28.5℃,年平均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为8℃, 县内海拔180~772米之间的≥10℃积温5234~6843℃。全年无霜期283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64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90天,雨季分布在5-8月。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3%,县城年干燥度为0.66,蒸发量小于降雨量,空气湿润。风向变化明显,一般冬多偏北风,频率平均为27%,夏多偏南风,频率平均为33%。春秋两季为北风和南风交替时期。
金秀瑶族自治县水系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全县主要河流有26条,总长1879.4千米,河流密度达0.74千米/平方千米,26条河流呈放射状流入周围各县,主要有金秀河、长滩河、滴水河、长垌河、古麦河、六巷河、盘王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