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隶属于山东省济南市,地处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控制,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下辖8个街道、7个镇,另有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共有840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莱芜区常住人口816009人。 莱芜区位于汶河两岸,是古老的大汶口文化发源地之一,是嬴姓发源地。古有嬴国,古城址在今羊里镇城子县村一带。商代,牟子国建立,都城在今钢城区辛庄镇赵家泉村。境内因古代有嬴国和牟子国,因此有“嬴牟故国”之称。抗日战争时期,莱城区是鲁中地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山东纵队、中共泰安地委、泰安军分区、一一五师兵工厂、北海银行等抗日军政机关与境内人民一起团结抗日,发生过吉山战斗。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2020年,莱芜区地区生产总值(GDP)641.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
发布日期:
2025-03-05 10:17:00
发布日期:
2025-03-04 16:00:00
发布日期:
2025-03-03 16:00: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1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1
莱芜区,位于山东中部,齐鲁腹地,泰山东麓,地理坐标为北纬36°02'46″~36°33'10″,东经117°19'0″~117°58'05″,北以齐长城与济南市章丘区相邻,东靠淄博市博山区和沂源县,南接济南市钢城区和新泰市,西连泰安市岱岳区,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
莱芜区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控制。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境内侵入岩发育良好,广布全域。岩石类型较复杂,其中以酸性岩为主,其次为中性岩,少量为基性、超基性岩。境域地层发育较为齐全,有泰山岩群、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
莱芜区地形为南缓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圆形盆地。北、东、南三面环山,北部山脉为泰山余脉,南部为徂徕山余脉,西部开阔,中部为低缓起伏的泰莱平原,由长埠岭延伸入泰安。境内海拔最高点994米,最低点148米。境内有大小山头1000余个,其中海拔900米以上的3个。北部为泰山余脉,近东西走向。南部为徂徕山余脉,走向与北部泰山余脉大体平行。两山脉诸山皆为山势陡峻、切割强烈的中低山。
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2018年,全区总体气候气温偏高,降雨偏少,日照时数偏多。年平均气温14.7℃,年降水量622.9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377.3小时。
境内有大小沟河300余条,98%属于黄河流域大汶河水系,2%属于淄河水系。汶、淄两河的界限与发源地在北部原山山脉。大汶河水系在境内有牟汶河、赢汶河(亦称汇河)、方下和=河、圣经河、牛泉河、汶南河、新甫河、莲花河,皆为源短流急的季节性河流。其中,牟汶河是境内第一大支流,境内长30余公里,流域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赢汶河是境内长59公里,流域面积743平方公里。淄河水系在境内有和庄河、啬泉和、崮山河,以北源和庄河为主流,境内长12公里,流域面积102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