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滩区,隶属湖南省永州市,是永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传媒、通信和金融中心。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居湘江上游,东邻祁阳市,西接东安县,南界零陵区,北连祁东县。地处越城岭余脉,零祁丘岗盆地的北部。总面积1218平方公里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截至2016年,辖9个乡镇、9个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冷水滩区常住人口为583136人。 冷水滩形成较早,前人涉足较多,留下不少名胜古迹。主要有:“潇湘驿”,“矶唐叟钓”,文昌阁。2021年1月29日,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 2020年,冷水滩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357.27亿元,同比增长4.0%。
发布日期:
2025-03-13 15:45:00
发布日期:
2025-03-10 20:44:00
发布日期:
2025-03-09 22:16:00
冷水滩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上游,介于北纬26°15′~26°49′,东经111°28′~111°47′之间,东邻祁阳市,西接东安县,南界零陵区,北连祁东县。东西宽30千米,南北长61.5千米,总面积1218平方公里 。冷水滩区
冷水滩区地处越城岭余脉,零祁丘岗盆地的北部,四明山下,北、东、西三面高,中、南部较低平。境内以杨村甸乡的腾云岭为最高峰,海拔1052米,最低是竹山桥镇的哲洲滩,海拔80.3米,最大高差971.7米。冷水滩区和南边的芝山、西边的东安、东边的祁阳共同构成一个较大的山间盆地。盆地分成东、西、南、中部分;东祁阳,西东安,南芝山,冷水滩居中。区境北端是四明山,南边为紫金山,东西两面以及中间的广大地区则是微波起伏的平原岗地。湘江以北,从四明山的腾云岭到哲洲滩,平均坡降为2.9%。区境地貌特点以岗地、平原为主,山地、丘陵、水域兼有。据1992年《冷水滩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统计,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域组合的比例为0.7:1.9:3.3:3.2:0.9。全区地貌类型齐全,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综合布局开发和养殖。冷水滩区内的地质构造比较古老、复杂,经历了早、中、晚和中生界构造运动,形成了不同时代的不同地层和构造体系。地层除志留系、中三迭统、上侏罗统和第三系缺失外,其他均有出露。整个地势近似背北朝南的“畚箕形”,地貌以岗地、平原为主,山地、丘陵、水域兼有。
冷水滩区成土母质母岩多样,以石灰岩、砂岩为主。土壤类型多样,分8个土类,16个亚类,47个土属,150个土种,以红壤、水稻土面积最大。由于地理运动的影响,其成土母质以石灰岩、砂岩为主,第四纪红色粘土、河流冲积物次之,板页岩、紫色砂页岩较少。发育的土壤有水稻土、红壤、山地黄壤、山地草甸土、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紫色土、潮土等。海拔700米以上的为山地黄壤。
冷水滩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气候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光热充足,春夏多雨,雨量丰沛,夏秋多早,冬冷期短,暑热期长。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全区水热分布差异大,天气气候复杂多变,洪涝、干旱、暴雨、大风、冰雹、雷电、低温冷害和冰冻、高温热害、连绵阴雨等气象灾害及其诱发的气象衍生灾害如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较为频繁,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