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隶属四川省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沱江和涪江分水岭上,介于北纬30°0′2″—30°30′4″、东经104°45′2″—105°15′2″之间。东邻遂宁市安居区,南连安岳县、雁江区,西界成都市简阳市,北接成都市金堂县、德阳市中江县、遂宁市大英县;距离省会成都仅77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乐至县常住人口为490573人。 乐至县总面积1425平方公里 ,2019年辖1个乡、18个镇、2个街道,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有蟠龙河、卷洞河、井市河等大小河流20多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7℃,年均降水量949.4毫米。 乐至县北周置多业县,隋改普慈县。唐武德三年(620年)析置乐至县。因县东有乐至池而得名。 有“陈毅故居”、“马锣睡佛”和隋建报国寺、清建南塔等名胜古迹。乐至县有318国道、319国道、省道106交汇贯穿境内,成资渝高速公路、 成安渝高速公路、遂资眉高速公路连通南北。 2020年,乐至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10%,七大经济指标中有四项增速位列全市第一,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为16.6:32.7:50.7。
发布日期:
2025-01-28 08:54:41
发布日期:
2025-01-26 21:40:31
发布日期:
2025-01-15 11:15:08
乐至县地处沱江和涪江分水岭上,位于川中盆地腹心,位于北纬30°0′2″—30°30′4″、东经104°45′2″—105°15′2″之间。东邻遂宁市安居区,南连安岳县、雁江区,西界成都市简阳市,北接成都市金堂县、德阳市中江县、遂宁市大英县。东西距42.5千米,南北长56.1千米,幅员面积1425平方千米。
乐至城建(4张)乐至县地处四川巨型沉降盆地腹心,地势西北略高于东南,中部沱、涪二江分水线纵贯南北,略有凸起。全境相对高度270米,平均海拔446.6米,最高点在西北良安镇桐子坡,海拔596.3米,最低点在东部蟠龙镇小园坝子,海拔297.0米。大佛、全胜、中和场等乡镇一线及以北地区一般海拔450—590米,比高100—190米。由蓬莱镇组中段岩层构造成脊状深丘。丘脊延伸较远,斜坡上的砂岩较多成陡坎,坡角25—40度。再向南的凉水、劳动、宝林等乡镇一线区域一般海拔400—500米,比高50—100米,由蓬莱镇组中下段岩层组成塔状中丘。丘间谷地较宽缓,间有小块平坝。回澜、东山、石佛等东南一带,由蓬莱镇组下段岩层构成平缓中丘。本区域逆向坡砂岩多呈陡坎,顺向坡则平缓,坡角5—10度。南部通旅、佛星、中天部份地带,由遂宁组泥岩和蓬莱镇组下段砂岩组成宽缓浅丘,一般海拔400—450米,比高20—40米。 乐至县地系砂岩、泥岩互杂的侏罗系地层。泥岩较砂岩易风化碎裂,经风化剥蚀,夷为平缓丘岗坡地,一坡一坎,每个山丘均呈多级台地。砂岩经长期剥蚀,形成沟谷纵横,漕地棋布,圆缓丘、桌状丘、塔顶丘、平台、洼地、宽谷、窄谷相间的复合型地貌景观。全境3350多个山丘连绵屹立于400余盘绕的沟谷,具有“山中有盘,盘中有山”的地貌特征。根据沟谷对地表割的深度,将县地划分为深丘、中丘、浅丘、山间、洼地、平台等五个类型区。
乐至县境地处涪、沱两江分水岭,是四川盆地降水、径流低值区。两江分水线自北向南,纵贯县境,形成东西两大树枝状水系。东部涪江流域面积541.32平方公里,占乐至县面积38%,径流中江、大英、安居、安岳等县(区),从郪江河、安居河汇入涪江;西部沱江流域面积883.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2%,径流金堂、简阳、雁江、安岳等县(市、区),从阳化河、蒙溪河汇入沱江。县为川中著名的河源地,乐至县大小河流20条,总长312公里,均源出县境,流向县外。涪江水系含蟠龙河、湾滩河、倒流河、龙溪河、象龙河、永丰河等主要河流。
乐至县地处中纬度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暖干燥、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日均气温16.7摄氏度,年均日照1330小时。年均降水量900毫米,但分布不均,夏季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半数,易冬干、春旱。 乐至县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