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3 °30'-- 104° 03',北纬24° 15'--24°46'之间,东北面与师宗县接界;东南面与丘北县相望;西南面与弥勒市毗邻;西北面与石林彝族自治县、陆良县相连。距省会昆明市166公里;距州府蒙自市178公里;距曲靖市176公里;距文山州235公里;距贵州省兴义市182公里,总面积1674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泸西县常住人口为389138人。 泸西县地处珠江流域上游,地势东部高、西南低,地处地纬度高原,热量的垂直分布差异明显,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世居汉族、彝族、回族、傣族、壮族、苗族6种民族,有阿庐古洞、城子古村等旅游景点。 泸西县先后荣获绿色中国·2014环保成就奖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国家卫生县城 等荣誉称号。 2019年4月3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泸西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9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0年,泸西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3亿元,增长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4亿元,下降1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1%;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5亿元,增长2.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1亿元,下降9.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亿元,增长0.8%;实现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06元、14825元,分别增长3.4%、8.0%。
发布日期:
2025-03-13 12:13:00
发布日期:
2025-03-13 01:03:47
发布日期:
2025-03-12 11:03:00
泸西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3 °30'-- 104° 03',北纬24° 15'--24°46'之间,东北面与师宗县接界;东南面与丘北县相望;西南面与弥勒市毗邻;西北面与石林彝族自治县、陆良县相连。距省会昆明市166公里;距州府蒙自市178公里;距曲靖市176公里;距文山州235公里;距贵州省兴义市182公里,总面积1674平方公里。 泸西县
泸西县泸西县地处地纬度高原,热量的垂直分布差异明显,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由于地形复杂,实际上存在着亚热带、温带共存的立体气候类型。从≥10℃积温的热量标准分析,县境内垂直分布着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5个气候类型。从海拔2200-2460米的高寒山区到海拔1900-2200米的山区,从海拔1300-1900米的坝区到海拔821-1300米的河谷地区,气候差异较大,形成了冷凉、温和、温热、燥热四种气候类型。海拔在11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10℃的积温在6000℃以上属于南亚热带气候;海拔1100-1500米的地区,≥10℃的积温在5300-6000℃之间,属中亚热带气候;海拔1500-1800米的地区,≥10℃的积温在4250-5300℃之间,属北亚热带气候;海拔1800-2200米的地区,≥10℃的积温在3200-4250℃之间,属南温带气候;海拔在2200米以上的地区,≥10℃的积温小于3200℃,属中温带气候。 泸西县植物资源泸西县气候特点,总的是干湿分明,夏季多雨,冬季干旱,气候除季节性的变化外,还由于各地海拔和地势的不同而存在着局部性的地区差异,冬季(干季)重要受西风环流控制,运量少,日照充足,气温偏高,降雨少,温度低,风速大,天气晴朗是干季的气候特点,但亦经常受到极地冷气团及东南回归气流的影响,时有阴冷和小雨天气。夏季(雨季)主要受西南湿气流控制,它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水汽充沛,形成大量降雨(有时也受东南北部湾暖湿气流的影响)。年温差较大。夏季温度不高,秋季易受低温、冷害。
地形地貌泸西县地处珠江流域上游,地势东部高、西南低。全县地势起伏较大,最高点在东山梁子老佐坟箐,海拔2459米;最低点在南盘江小河口,海拔820米,高差达1639米。县城海拔1710米。县境东西最大横距54公里,南北纵距54.75公里。总面积为1674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285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17%;山区面积808.2平方公里,总面积的48.3%;丘陵面积580.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4.7%。 泸西县“三山夹两河”,东部为东华山脉(又称东山梁子),中部为西华山脉(即白泥山),西部为外青沙岭(煤炭山脉)。在三条山脉之间,形成了境内最大的金马河、小江河两大水系和中枢、爵册、桃园、挨来四个万亩坝子及三河、善导、大瑞、永宁、旧城等13个千亩丘原小坝。 灵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