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依小相岭与越西、喜德两县毗邻,南与西昌、盐源两县(市)接壤,西隔雅砻江、牦牛山北段山脊与木里、九龙两县交界,北至菩萨岗与石棉县相连。总面积4423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冕宁县常住人口为369166人。 冕宁地处攀西大裂谷地带,安宁河和楠桠河发源于境内,雅砻江从西南蜿蜒而过,被誉为安宁河畔米粮仓,是“国家粮食生产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种30多种,其中稀土储量位居全国第二。冕宁是革命老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冕宁,建立了红军入川后的第一个革命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第一支革命武装——抗捐军,在这里朱德总司令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提出了“长征”概念,也是在这里刘伯承与小叶丹“彝海结盟”。 2018年,冕宁县下辖16个镇、22个乡 。2020年,冕宁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31亿元,增长2.7%。
发布日期:
2025-03-12 07:56:12
发布日期:
2025-03-11 21:54:03
发布日期:
2025-03-11 10:09:03
发布日期:
2022-10-04 20:44:27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冕宁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邻越西、喜德,南接西昌、盐源,西连九龙、木里,北毗石棉。介于东经101°38′—102°25′,北纬:28°05′—29°02′之间,总面积4423平方千米。 北距省会成都368千米,南距州府西昌80千米。 冕宁县政府
冕宁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按李四光的地质力学划分,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中北段;按黄汲清的地质历史方法划分,则位于康滇地轴中北段、盐源丽江台缘褶皱带北段和雅江褶皱带东南部;按1:20万区测地质报告划分,以锦屏山断层为界,东部为康滇台隆和盐源丽江台缘拗陷,属扬子准地台·西部属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带。综合各种地质资料分析,冕宁处于扬子地台与甘孜地槽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部。在县境内划分为两个性质不同的二级构造单元。以安宁河深断裂北段(石棉田湾—冕宁小盐井)、南河断裂、里庄—羊坪于断裂(南接金河—箐河断裂)为界,东为康滇台隆,西为盐源丽江台缘拗陷。以安宁河深断裂中段(小盐井—西昌新华)为界,康滇台隆又分三个亚区,东部为小相岭背斜和泸沽复背斜,中部为安宁河深断裂带断陷盆地及河谷平原,西部为笔架山—牦牛山早元古界陆壳结晶基底。
冕宁地处横断山脉东侧、川西南山地与川西北高原过渡地带。境内岩石坚硬,断层发育,山脉连绵起伏,河流深切,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根据《冕宁县农业地貌区划报告》,全县可分为平坝、台地、低丘、低中山、中山、高山、极高山、山原、高平原和高山原十个基本地貌类型。在4420平方千米总面积中,有16%是海拔3500—4000米以上的高山,76%是海拔1500—3500米的中低山,5%是海拔1550—2600米的河谷和盆地.3%是海拔1330—1640米的峡谷。整个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北高南低。最高点为北端则尔山顶,海拔5299米,是冕宁、石棉、九龙3县的分界点,一年中积雪十个多月,阴山则积雪终年,人迹罕至,最低点在西南部雅砻江与大水沟交汇处,海拔1330米。境内有3列主要山脉,有超越4000米海拔的高峰242座。小相岭居东,锦屏山居西,牦牛山居中,均属大雪山系,都是北南走向。
冕宁处于较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兼有高原气候特点。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冬暖夏凉,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冬春多南北大风,低温霜冻频繁;春秋多冰雹,春旱突出。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有冬无夏,春秋连季,四季不甚分明。晴雨间,冷暖变异大。冬半年(干季):高空受南支西风环流控制,云雨稀少,天气晴朗,日照多,蒸发大,空气干燥。北部有高山阻挡,北方冷空气不易侵入,焚风效应显著,太阳辐射强烈,冬无严寒。夏半年(湿季):高空受副热带高压及印度低压影响,降雨集中,雨水多,日照少,空气潮湿。云雨多,太阳辐射弱,地面吸收热量少,夏无酷暑。山谷高差悬殊,气候立体变化明显。年降雨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北部高山区多于南部河谷区,东部安宁河谷多于西部雅砻江河谷。气温则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南部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海拔每上升100米,年平均气温下降0.5—1.0℃。境内海拔最高点与最低点之温差达30℃左右。按照气候带划分标准,全县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五个类型气候区,构成了“十里不同天,一山分四季”的气候特色。 雅砻江大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