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重庆市辖区,位于重庆东南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素有“渝鄂咽喉”之称。黔江区下辖6个街道、18个镇、6个乡。 辖区面积2402平方公里,是国家定位的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之一和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户籍人口55.6万。 2018年11月,渝湘高速铁路重庆至黔江段开工,该项目总投资535亿元,预计2024年全线建成通车。 黔江区荣获“长安杯”“国家卫生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等国家级称号。 2021年,黔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98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发布日期:
2025-03-03 07:45:33
发布日期:
2025-03-02 22:31:09
发布日期:
2025-02-10 09:10:27
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结合部。地处东经108°28′-108°56′、北纬29°04′-29°52′之间。东临湖北省的咸丰县,西接彭水县,南连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接湖北利川市。东西宽45千米,南北长90千米,幅员面积为2402平方千米。黔江区西北距重庆主城250千米,东至湖北恩施162千米,南离湖南吉首367千米。黔江区
地质黔江区属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南西段鄂西渝东褶皱带,底基构造为轻微变质的板溪群,有震旦纪至白垩纪的沉积,也有奥陶纪到第四纪的化石遗存。地处断裂带,北起中坝以西(小南海),向西南经城区西北大垭口、白家湾、青岗坪、筲箕滩至石家河,全长56公里,总体走向为北东30°-40°。地貌黔江区地形地貌受地质拼迭控制,山脉河流走向近似平行,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六岭五槽”地貌,平坝星落其间。山地占幅员面积的90%,东南部山脉条状明显,切割深;西北部以低山和浅切割中山为主,无明显条状带。山顶标高一般在700-1000米,切割深度一般在400-600米,属浅、中切割,中、低山地形。海拔1400米以上的地区占幅员面积的4.04%,1001-1400米的地区占17.18%,700-1000米的地区占59.9%,700米以下的地区占19.49%。灰千梁子主峰为黔江区最高点,海拔1938.5米,中井河与文江河交汇的马斯口是黔江区最低的地方,海拨319米。山岭多为北东—南西走向,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体有17条,是黔江森林的主要分布区。丘陵面积小,主要分布在阿蓬江两岸以及国道319公路沿线,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主产区,主要有正阳丘陵、石会丘陵等6处。平坝海拔低,农业发达,是水稻、小麦、油菜、柑桔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主要有马喇湖平坝、官庄坝等21处。
黔江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但辐射、光照不足,灾害气候频繁。气候具有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立体规律,是典型的山地气候。 黔江区多年年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5.8℃。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为25.9℃。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13毫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66.6小时。干旱夏季突出。绵雨集中在5-6月(双抢)和9-10月(三秋),绵雨对农作物影响较大。山中黔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