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水族自治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黔南州东南部,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地处“月亮山、雷公山”腹地。东邻榕江、雷山,南接荔波,西界独山、都匀,北连丹寨,距省城贵阳230公里,全县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 2009年全县总人口31.4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0.47万人,水族人口20.24万人,占总人口的64.8%,全国60%以上的水族人口居住在三都。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三都水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276347人。 321国道、贵广高铁横贯县境,是西南省区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桂林、贵阳、昆明达樟江国家级喀斯特森林保护区旅游线路上最便捷的通道。 2016年12月7日,三都水族自治县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0年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三都水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三都水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72046万元,比上年增长2 %。
发布日期:
2025-03-13 09:03:40
发布日期:
2025-03-13 08:09:36
发布日期:
2025-03-12 23:21:5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月亮山、雷公山”腹地,地跨东经107°40′至108°14′,北纬25°30′至26°10′之间。东邻榕江、雷山,南接荔波,西界独山、都匀,北连丹寨。东西宽56公里,南北长78公里,距省城贵阳230公里,距州府都匀85公里,全县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 三都水族自治县
县境处于云贵高原的东南斜坡,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在500至1000米之间,最高为西北面的更顶山,海拔1665.5米;最低处是坝街附近的都柳江出境处,海拔303米。境内山岭连绵,溪流交错,其间夹着若干起伏的丘陵和平坝,在总面积中耕地占9.4%,林地占55.6%,草山占29.7%,水面占1.3%,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三都水族自治县夏长冬短,春秋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由于地形、地势、地貌、海拔高度的复杂影响,形成三都气候在地域上的差异,全县分为温热、温暖、温和三个气候区域。年平均气温为18.2℃,一月份平均气温为7.8℃,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6.6℃,极端最高气温为39.2℃,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5℃,年总积温为6603.1℃。境内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26.1毫米。日照时间少,全年日照时数1131.4小时。全年无霜期326天,最短275天。气温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气候灾害频繁,其中对农作物影响较大的有干旱、暴雨、倒春寒、秋绵雨、冰雹、凌冻等灾害性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