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佛山市西北部。因西江、北江、绥江3江在境内汇流而得名。总面积827.69平方千米,下辖西南、云东海2个街道和白坭、乐平、芦苞、大塘、南山5个镇,71个行政村(社区),774个自然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三水区常住人口为803226人。 三水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有广茂铁路、广珠铁路,贵广(南广)高速铁路及广佛肇城际轨道,肇花(珠外环)、西二环、二广(广三、广贺)、广昆(广肇)、广明高速公路,佛清从(在建)、广佛肇(筹建)高速公路,G321、G324国道及S118、S269、S361、S381省道过境,拥有有三水港、西南口岸2个货运进出口码头。 三水区制造业基础雄厚,是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自动化机械及设备、电子电器、电子电工、饮料食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中国饮料之都”。 2020年,三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251.13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84亿元,下降13.8%;第二产业增加值898.32亿元,下降0.7%;第三产业增加值316.98亿元,增长4.4%。三次-2-产业结构比重为2.9:71.8:25.3。
发布日期:
2025-03-08 14:48:00
发布日期:
2025-03-04 13:22:00
发布日期:
2025-03-04 13:22:00
发布日期:
2023-03-29 15:02:00
发布日期:
2023-02-05 11:38:14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三水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2°58′—23°34′、东经112°46′—113°02′。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佛山市西北部。东邻广州市花都区,东南与佛山市南海区相连,西北与肇庆四会市交界,北接清远市清城区和清新区,西南与肇庆市鼎湖区、高要区、佛山市高明区隔西江相望。三水中心城区东距广州市区30千米,东南距佛山市禅城区24千米。总面积827.69平方千米。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
三水区地形地貌复杂,有低山、岗地、平原、洼地等,在土地利用上具有多样性。三水区地形狭长,南北相距68km,东西相距30km,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属半丘陵区。西北部多为200~300m的低山高丘,最高峰西平岭海拔591m。东部、中部、南部均为低壑丘陵台地,河涌纵横,土地肥沃;西北部为低山高丘,土壤母质为砂砾岩、变质砂岩、花岗岩及石灰石等,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8%。分布于全区各地的丘陵区,均为砂岩、沙页岩、砾岩赤红壤等组成,约占24.4%。其余为泥沙冲积平原和河网地带,土地肥沃。形成了“三山二水五分田”的土地分布格局。
三水区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降雨充沛,但分布不均匀,时有洪涝、干旱等灾害发生,夏秋两季常受热带风暴(台风)影响,雷电灾害频繁,属雷暴盛发区。影响三水区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早春的低温阴雨、夏季的台风、暴雨及强对流天气(强雷暴、大风、冰雹等);冬季的寒潮等。气温:年平均气温为21.9℃。1月份为全年最冷月,7月份气温最高。年极端最高气温39.1℃(03.7.15);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0.7℃(57.2.11)。降水:年平均降水日数(≥0.1)154.3天。年平均降水量1682.8毫米(4-9月:占总雨量80%)。全年雨季分为两段:4—6月为前汛期,主要是锋面低槽带来的降水;7—9月为后汛期,主要是热带气旋、热带辐合带等引起的降水。日照:全年日照总时数1721.7小时。一年中最长的日照时数是7月为218.7小时,最短是3月为65.5小时。雷暴:三水是雷暴多发区,历年平均雷暴日数为81天。
三水区境内河涌交错,西江、北江、绥江在此汇流。西江流经西南街道、白坭镇边境,北江从北至南纵贯大塘、芦苞、乐平、西南等镇(街道),并经思贤滘与西江相通。另流经区境内,长度在14.6公里以上的河涌有西南涌、芦苞涌、漫水河、青岐涌、樵北涌、九曲河、左岸涌、大棉涌、刘寨引水涌、乐平涌等10条。全区主要江河西江、北江水质保持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