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预警风云>> 城市预警>> 济南天气预警>> 市中区天气预警

济南市中区最新天气预警信息

市中区,隶属于山东省济南市,位于济南市主城区中南部,东邻历下区,西靠长清区、槐荫区,北倚天桥区,南接历城区,总面积280平方千米。 市中区是济南市中心四区之一,南部有兴隆山、桃花山、大寨山;东部有佛峪沟、青铜山;北部有登州泉、望水泉、东高泉、杜康泉、双桃泉、西密脂泉、石湾泉等七大名泉。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市中区常住人口903714人。 2018年,市中区下辖17个街道 。 202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59.6亿元,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亿元,下降4.7%;第二产业增加值214.8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843.2亿元,增长5.9%。 

济南市气象台解除道路结冰橙色预警[II级/严重]

发布日期:

2025-03-05 09:15:00

济南市气象台03月05日09时15分解除03月02日11时35分发布的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

说明

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防御说明

1.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急工作;   2.驾驶人员必须采取防滑措施,听从指挥,慢速行使;   3.行人出门注意防滑。

济南市气象台解除寒潮黄色预警[III级/较重]

发布日期:

2025-03-04 14:10:49

济南市气象台03月04日14时10分解除03月01日14时50分发布的寒潮黄色预警信号

说明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说明

1.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工作;   2.注意添衣保暖,照顾好老、弱、病人;   3.对牲畜、家禽和热带、亚热带水果及有关水产品、农作物等采取防寒措施;   4.做好防风工作。

济南市气象台发布寒潮黄色预警[III级/较重]

发布日期:

2025-03-03 16:20:00

济南市气象台2025年03月03日16时20分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信号:受强冷空气影响,3月3日至5日我市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高新区、南山区和起步区气温继续下降,5日早晨气温降至最低,南山区和起步区-8℃左右,其它地区-4℃左右,5日白天气温开始回升。

说明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说明

1.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工作;   2.注意添衣保暖,照顾好老、弱、病人;   3.对牲畜、家禽和热带、亚热带水果及有关水产品、农作物等采取防寒措施;   4.做好防风工作。

市中区主要区域预警

温馨提示:国家预警信息只发布至区县级,区县下辖乡镇预警信息包请查看上级区县预警
济南市中区大观园街道预警信息
济南市中区杆石桥街道预警信息
济南市中区四里村街道预警信息
济南市中区魏家庄街道预警信息
济南市中区二七新村街道预警信息
济南市中区七里山街道预警信息
济南市中区六里山街道预警信息
济南市中区舜玉路街道预警信息
济南市中区泺源街道预警信息
济南市中区王官庄街道预警信息
济南市中区舜耕街道预警信息
济南市中区白马山街道预警信息
济南市中区七贤街道预警信息
济南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预警信息
济南市中区兴隆街道预警信息
济南市中区党家街道预警信息
济南市中区陡沟街道预警信息

济南市中区地理环境介绍

  • 市中区位置境域

    市中区位于济南市区中部,东部以泺源桥自北向南经西护城河,沿南新街、山东医科大学、南郊宾馆西墙外,千佛山西麓至橛子山与历下区搭界。西部以纬五路自北向南经小纬六路、水泥厂路,沿刘长山、西十里河、尹家堂至腊山西口与槐荫区毗连。北部以经一路自西向东,沿馆驿街、穆家楼街与天桥区接壤。南以蝎子山自东向西经万灵山、石房峪南麓与历城区为邻。介于北纬36°35′36″—36°40′04″,东经116°54′29″—117°02′01″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7.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2.5千米,总面积为280平方千米。 市中区

  • 市中区地质构造

    市中区地质结构属山东地块太古代泰山群体。主要有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普遍受中高级区域变质作用,经强烈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年龄约25亿年左右。市中区南部英雄山(四里山)一带,分布着古生界下,中奥陶系的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地层,下统为白云质灰岩,上部含燧石结核和条带,地层厚度为106.92米;中统按照沉积韵纬划分为三组六段,每组下段为薄层状泥灰岩,泥质灰岩夹角砾状泥灰岩和白云质灰泥,厚度为31.63—40.70米,每组的上段为深灰色厚层石灰岩和豹皮状石灰岩,厚度为121.09米,产珠角石化石。中统总厚度为678.64米。地层呈单斜构造,东西走向,倾向北,倾角平缓,一般为8°左右。市中区北部为第四系统沉积,岩性为亚粘土、亚砂含石灰砾石,厚度往北变厚,约百米左右。第四系统之下,隐伏着久负盛名的辉长岩体。东西长30千米,南北最宽为15千米左右,分布面积430平方千米,平面形态大致呈东西椭圆状,深达2000米以上,主要岩性为橄榄苏长辉长岩、橄榄辉长岩。苏长辉长岩,属于浅成至深成相,产状呈向北倾状的复杂岩盖,是晚白垩纪燕山运动产物。自英雄山至郎茂山,恰好为辉长岩体与中奥陶系石灰岩南接触带一部分。该部位接触带呈陡倾角,自此往北至火车站第四系统之下全为辉长岩体。 

  • 市中区地形地貌

    市中区地处泰山山地北麓低山丘陵和鲁西北冲积平原交接的山前倾斜平原上,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平地海拔96米,低山丘陵海拔110—235米。北部坡度较小,地势平坦,海拔30余米。 市中区东、南、西三面环山。境内山岭,属泰山山地北支余脉,在南部形成屏障,其山脉为东西走向。主要的山岭有:橛子山、马鞍山、英雄山(原四里山)、五里山、六里山、七里山和郎茂山,其中以橛子山最高,主峰海拔460米,英雄山最低,海拔110米。西南主要山岭有:青龙山、簸箕山、马武寨、马武寨北峰、万灵山、石房峪、米山坡和白马山,最高的为万灵山,海拔316.4米,最低为白马山,海拔为89米。 

  • 市中区气候特征

    市中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少雨,多西南风、南风。夏季酷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多东北风。年平均气温14.2℃,极端最高气温42.7℃(1942年7月6日),极端最低温-19.7℃(1953年1月7日)。最热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27.4℃。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1950—1980年),年最大降水量1164.8毫米(1962年),年最小降水量为320.7毫米(1968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37.3小时,月最高日照时数287.3小时(7月),月最低日照时数185.4小时(2月)。年平均相对湿度58%,七、八月份最大在75%左右,四、五月份最小在48%。全年无霜期为235天 ,初霜日在10月30日,终霜日4月8日。年平均气压1010.5毫巴。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西南风。年平均风速3米/秒,风力2—3级。每年4月风速最大,平均风速4.3米/秒。 

  • 市中区水系水文

    市中区河流沟渠主要有兴济河、夹河、西护城河、南圩壕、西圩壕、新生大沟、腊山河。除夹河外,均为排泄山洪的季节性河流。南部低山丘陵形成的裂隙岩下溶水,由南向北朝低洼处潜流,形成了趵突泉群。济南72名泉中,市中区占有7个,主要分布在西青龙街一带。 

  • 市中区土壤类型

    市中区土壤主体为褐土类,土龄长,层段明显,土层深厚,有覆盖深厚的洪积物,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旺盛,易保肥保水,熟化程度高,适宜耕种。土壤可利用面积占70.72%,其中分:(1)褐土性土,亦称石渣土、砂土,分布在七贤街道内太平、土屋、九曲、文庄、双龙、七贤村、杨家庄等山丘陵坡上部褐土带内,土层浅,结构性差,易受干旱威胁,宜发展林牧业。(2)褐土(俗称黄土、红土),分布在七贤街道内后龙窝、井家沟、七贤、杨家庄、双龙、白马山、袁柳等山区村庄中、下部和山前平原地带,土层深,适宜种植粮食作物。(3)淋溶褐土(亦称黄砂土),分布在七贤街道西部平原地带的后龙窝、井家沟、后魏华、韩家庄、红庙、尹家堂、朱家庄等棕壤和褐土交界地带,呈中性,耕层质地适中,通透性好,宜种植地瓜、花生、土豆等作物。 

预警风云 保留所有权利@2018-2030 www.fengshuizhan.com 闽ICP备1202021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