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是山东省济宁市辖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区南麓。行政区域1118.96平方千米。 辖2个街道、11个镇。县人民政府驻泗河街道泉兴路。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泗水县常住人口为542895人。 泗水县地势南北高,中部低,由东向西倾斜,南北低山丘陵有738.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67%,中部是河谷平地有353.2平方千米。泗水县最高处凤仙山海拔608米。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13.4℃,无霜期180-220天,常年降水量平均755毫米。主要旅游景点有泉林泉群、泉林卞桥、安山寺、万紫千红度假区,泗张万亩桃花园。 2020年,泗水县实现生产总值185.73亿元、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75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47.84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86.14亿元,增长3.7%。 2018年10月,获得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0年11月,入选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
发布日期:
2025-03-05 08:49:00
发布日期:
2025-03-04 08:01:00
发布日期:
2025-03-02 14:10: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1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1
泗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区南麓,北纬35°28′-35°48′,东经117°5′-117°35′之间。县界东靠平邑,西接曲阜,南临邹城,北连新泰,西北与宁阳搭界。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6千米,南北最大纵距40.6千米。截至2012年,泗水县总面积1118.96平方千米。 泗水县位于县境中部偏西,济河下游。东至平邑县城40千米,至县界35千米;南至邹城市47千米,至县20千米;西至曲阜市30千米,至县界17.5千米;北至新泰市80千米,至县界17.5千米。 泗水县人民政府
泗水县在大地构造上属5级构造单元——泗水单断凹陷。汶泗大断裂中段经过泗水县。域内自太古界、古生界,到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由老到新分别为:太古界泰山群变质岩系、古生界寒武、奥陶、石炭系、中生界、新生界第四系。太古界岩石主要为片麻岩、角闪岩、片岩、黑云母岩等。古生界寒武系岩石主要为页岩、灰岩;奥陶系岩石主要为灰岩;石炭系岩石主要为砂岩、页岩夹石灰岩。中生界岩石主要为砂岩、砂砾岩、页岩。新生界第四系地层主要为重粘土、重砂土、砂砾等。
凤仙山泗水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东向西倾斜,根据地貌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四大地貌类型区:泗北低山区;泗北丘陵区;泗中平原区;泗南低山丘陵区。境内山脉众多,山势巍峨险峻,形态各异,风景秀美,有大小山头561座,海拔500米以上的11座,海拔400米以上的71座,其中北部凤仙山为境内最高峰,海拔608米,地质、地貌和生态资源丰厚。
泗水县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温及日温差异较显著。年平均气温13.4℃,无霜期180-220天。常年降水量平均755毫米,全年日照百分率52%,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无霜期200天。
泗河泗水县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多东西流向,共33条,境内总长412.4千米,流域面积1015.54平方千米。泗河是境内唯一大河。发源于泉林镇陪尾山,山下有红石、珍珠、趵突、黑虎4泉涌出,汇集成流,即为泗河源头。泗河在泗水县境内全长52千米,比降为1%,干支流32条,总长360.4千米。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有黄沟河、济河、石漏河3条。建国后,对泗河及其支流多次进行整修,裁弯取直,疏通河道。同时,又在泗河流域修建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82座及众多的塘坝。 泗水县境内多泉,特别是东部泉林一带,泉多如林,有“名泉七十二,大泉十八,小泉多如牛毛”之说。主要有:泉林泉群包括珍珠泉、响水泉、洗钵泉、黑虎泉、红石泉、趵突泉等泉。泉群流量每秒1.355立方米;昼夜总流量为117072立方米。石缝泉群包括双石缝、涌珠、石壑、膏涌、雪花等泉,位于泉林镇潘坡村南,流量每秒0.444立方米,昼夜总流量为38361.6立方米。除此以外还有石漏泉、东岩店石缝泉、赵家泉、黑虎泉、李家坡泉、王家林泉、大鲍村泉、珍珠泉等。
泗水县境内土壤共有3大类,8亚类,15土属,29土种。棕壤主要分布于变质岩山区。总面积879491亩。褐土主要分布于南部灰岩区,总面积382160亩。潮土主要分布于泗河及其支流两侧漫滩地区,总面积24326亩。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平原地区土层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