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为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地处鲁苏交界,南临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市县,北半部与临沂市临沭县、河东区、罗庄区、兰陵县接壤。 是山东省南大门、齐鲁大地与江淮地区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 郯城建置始于夏商时期的炎国,春秋时期演化为郯国,秦朝设郯郡,两汉时改称东海郡,唐朝改称郯城县。郯城曾长期作为郯郡、东海郡和徐州刺史部等州郡治所,是古徐国文化的发祥地。 郯城是全国100个产粮大县之一,有“鲁南粮仓”之称,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园林县城、中国银杏之乡、中国杞柳之乡等称号。 2020年,郯城县辖16个乡镇(街道、开发区、景区),114个农村社区、11个城市社区,616个村 ,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郯城县常住人口为885156人。 2020年,郯城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20.94亿元,增长3.1%。
发布日期:
2025-03-12 10:50:00
发布日期:
2025-03-11 23:01:00
发布日期:
2025-03-11 11:29:00
郯城麦坡地震断裂带遗址郯城县地处沂蒙山南麓,当沂沭河断裂带南延部分。断裂带东侧两条断裂:昌邑——大店断裂、安丘——莒南断裂,均较清晰明显;西侧两条断裂:唐郚——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则隐伏于第四系复盖层下,并向西南延伸。这四条断裂走向基本平行通过县境,构成大型北北东向构造带。这一构造带晚期新构造活动中又被北西西向断裂所切错,致使区域地质更趋复杂。
郯城马陵山之战遗址郯城县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临郯苍平原腹心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地面平均比降为二千五百分之一,海拔26~58米。山区面积183.3平方公里,占郯城县总面积的14.1%,主要分布于东部马陵山一带,其次是西北部零星残孤山丘。
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运河水系,流向多为自北向南,均为季节性河流,郯城县主要河道45条,全长620.7公里。沂河、沭河纵贯县境,为过境主要河道。其次还有分沂入沭水道、五里河、新涑河、武河、武河行洪道等;苏鲁边界出境河道有老墨河、白马河、沙沟河、浪清河、郯新河、柳沟河、黄墩河、黄泥沟等。基本具备承接客水、排泄内涝的功能。
县境属暖温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依照气候学上之物候现象和气温变化划分四季,各季不等长。冬季最长153天,夏季次之92天,秋季最短57天,春季为63天。冬季寒冷少雨,为半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多雨,为湿润性气候,春秋季为温暖宜人的半湿润气候。但随着地球大气趋于变暖和污染加剧,县内气温增高,降水减少,日照率降低。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3.1~13.7℃之间,南部高于北部。气温的变化明显。县内降水量的特点是南部多于北部,中部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