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阳区,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地处广西西部,右江河谷中部,总面积2394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11月,田阳区常住人口308785人。 截至2020年,田阳区下辖9个镇、1个乡, 区政府驻田州镇解放中路42-1号。 汉武帝,始置增食县(今田阳区境),初属南越国。2019年,撤销田阳县,设立田阳区。 田阳区是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田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田阳区地区生产总值159亿元,增长8%。
发布日期:
2025-03-06 08:33:22
发布日期:
2025-03-04 17:03:51
发布日期:
2025-03-02 15:20:41
田阳区,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河谷中部, 东界田东县,南临德保县,西与右江区毗邻,北与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接壤。介于东经106°22′14″~107°8′32″, 北纬23°28′20″~24°6′55″之间。 东西长43千米, 南北宽117千米,总面积2394平方千米。 田阳区
田阳区出露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第三系等地层。第三系仅分布于右江盆地,分为洞均组、那读组、百岗组、状平组和建都组。第四系以河流洪、冲积层和残坡积层较为发育。田阳县为南华准地台右江再生地槽西部地带。大致以百色盆地为界,分为桂西拗陷和靖西至田东隆起两个三级构造单元。经历地槽一地台一再生地槽的发展过程。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褶皱断裂较为发育。田阳区褶皱由南至北有五村短轴背斜、荣圩向斜、百色盆地、那丹复式向斜和甫缕背斜等。断裂构造以北西向为主,北东向和近北西向,东西向次之,由北而南主要断裂有:那丹断裂、百色—田阳大断裂、那坡断裂、洞靖—那坡正断层、坡洪—德保大断裂、古美断层、巴别断裂。
田阳区由中部平原、南部石山、北部土山三个地貌分区,有石山、土山、丘陵和平原台地4种地形。山川自北西向南东延伸,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东西狭、南北宽。右江自西北向东南穿过区境中部,沿河两岸为狭长形河谷平原,河谷南北分为石山区和土山区两种不同地貌类型。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岩 溶地貌以峰林谷地为主,间有峰丛洼地。
田阳区地处低纬度,靠近北回归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8~22℃。年无霜期307~352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1350毫米。
田阳区共有中小河流8条, 均属西江水系。右江是主干河。除玉凤河流入红水河外,其余河流均为右江支流。分别从南北两侧汇入,成扇形分布于县境。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6条,5~50平方千米2条。田阳区河流总长度327.4千米。主要地下河5条,总长度115.4千米。河流水域面积(不含地下水)3.0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0.85%。 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14。天然理论水能蕴藏量4.63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5万千瓦。
田阳区中部平原区从右江向两边依次是冲积土、红土赤红壤、 潴育黄泥田和黄泥肉田等,个别低洼出现潜育性稻田,往南是石灰岩山、石灰性土壤, 往北出现赤红壤、黄红壤和红壤。土壤垂直分布不明显。田阳区共有红壤、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石灰土(岩)和冲积土4个土类,6个亚类,7个土属,11个土种。
田阳区位于南亚热带季雨林植被区,植被包括:森林植被、草甸植被和农作物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