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县,隶属江西省宜春市,地处赣西北边陲,修河上游,东南邻宜丰县,南接万载县,西界浏阳市、平江县,北连修水县。地形西宽东窄,略呈三角形状。总面积1552平方公里,下辖6镇3乡4个生态公益型林场,其中山地占87%以上,丘陵盆地占13%,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20余座,属典型的南方山区。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山区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铜鼓县常住人口为116418人。 铜鼓是秋收起义的爆发地和前敌委员会所在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也一度把军政首脑机关设在铜鼓。铜鼓是全国43个纯客家县之一,全县70%的人口都是客家人,是赣西北客家人聚居中心。多种文化在这里汇聚融合,造就了源远流长、别具特色的客家山歌、饮食、民居等民俗文化。 浩吉铁路、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南昌—铜鼓高速公路、铜鼓—万载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20年,铜鼓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6.9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财政总收入7.9亿元,同比增长4.7%。
发布日期:
2025-03-13 15:52:00
发布日期:
2025-03-13 08:33:00
发布日期:
2025-03-13 04:55: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铜鼓县城区图铜鼓县地处赣西北边陲,修河上游,介于东经114度5分至114度44分,北纬28度22分至28度50分之间。东邻宜丰县,南接万载县,西界湖南省浏阳县(市)、平江县,北连九江市修水县。地形西宽东窄,略呈三角形状。总面积1552平方公里,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20余座,属典型的南方山区。铜鼓县
铜鼓县地图铜鼓县地处罗霄山脉北端东部,修河上游。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西宽东窄,境内山丘连绵起伏,千米以上高峰有20座。雄踞西部的大沩山羊场尖海拨1541米,为第一高峰。中部的丹霞地貌更具特色,常呈耸立的孤独山峰,景观壮丽多姿。东部的地貌较平缓,土地集中连片。
铜鼓县属中亚热带北部湿润气候,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少酷暑,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6.4℃。1月平均气温4.6℃,极端最低气温一13.4℃( 1972年 2月9日)。7月平均气温27.3℃;极端最高气温40.1℃(2010年8月5日)。月平均气温年较差 22.4 ℃,最大日较差25.6 ℃(1969 年4 月10 日)。生长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年平均259天,无霜期年平均265天,最长达 317天,最短达23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460.4小时,年总辐射97075.1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50天(2月1日~次年 1月20 日)。年平均降水量1771.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55天,最多达208天(1997年),最少为128天(1963年)。极端年最大雨量 2848.5毫米(1998年),极端年最少雨量 1138.4毫米(1963年)。降雨量量集中在每年4月至6月,6月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