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因沿用古文州之文而得县名,位于甘肃省最南端、与四川省、陕西省交界处,地处秦巴山地,是甘肃的南大门。截至2021年10月,文县辖20个乡镇,305个行政村 ,总面积49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1万亩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文县常住人口196906人。 文县地处西秦岭山脉,南秦岭山带,境内海拔在550-4187米之间,属亚热带北缘山地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素有“陇上江南”、“甘肃的西双版纳”等美誉,拥有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文县也被誉为“大熊猫的故乡”,境内大熊猫数量约占全国数量的十分之一,拥有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园区、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文县尖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文县名优特产有文县绿茶、文县纹党、柿饼等,风景名胜有文县天池、白马河生态民俗风情景区等。文县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甘肃省文明县”等称号。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20年2月,经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文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批准退出。 2020年,文县完成生产总值55.71亿元,增长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74亿元,下降18.9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7亿元,增长4.7% 。
发布日期:
2025-02-26 16:30:58
发布日期:
2025-02-24 16:49:46
发布日期:
2025-02-21 17:48:55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文县位于甘肃省最南端,与四川、陕西交界处,地处秦巴山地,是甘肃的南大门。东南与四川青川、平武县接壤,西邻四川九寨沟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北接市辖区武都区。 南达成都、重庆,西连九寨沟、黄龙寺,北通武都、兰州。地处东径104°16'16''-105°27'29'',北纬32°35'43''-33°20'36''。东西长217公里,南北宽156公里,幅员面积5000平方公里。 文县政府
文县风景(19张)文县地处西秦岭山脉,南秦岭山带,是新构造运动强烈区,地震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地表起伏大,岩石祼露,沟壑发育。全境为中高山地和河川谷地地貌类型。西秦岭岷山册脉的两大主脉插岗梁、摩天岭分布于县境南北两侧。从西向东横贯全境,构成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最低点是东南部中庙乡的罐子沟,海拔550米,最高点是西部堡子坝乡的雄黄山,海拔4187米。由于江河穿越群山,经多年河流沉降和淤积形成了一部分河谷川台地。河谷川地海拔从罐子河的550米——县城的946米——中寨乡新寨村的1600米,地势在阶梯式立体地理结构,沟谷与山顶高差常在1000米以上,山坡坡度在40~60度以上,局部地区至80度左右,形成悬崖峭壁,成为不能利用之地。多数山岭海拔在2700米以上,多数山沟长10~50公里之间。高山重叠,峰谷交错,沟壑纵横,谷地狭窄,超度陡峻,水流湍急。“山上雪花飞舞,山下桃红柳绿”是文县地形的真实写照。 陇南最高峰——雄黄山根据全国标准海拔1300米以上为高山山地计算,县境内90%以上为高山山地,10%为河谷川地,高山山地为插岗梁山地和摩天岭山地,河谷川地为白水江及其支流河谷川地和白龙江及其支流河谷川地。文县海拔4000米以上面积1.7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3%;3000-4000米面积435.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73%;2000-3000米面积1518.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0.4%;1000-2000米面积2690.8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3.88%;1000米以下面积347.7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96%。
文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为亚热带北缘山地气候,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形成了亚热带、温带、寒带叠次镶嵌的不同气候类型区。年平均气温5-15℃,无霜期260天左右,降水量400-1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数1200-1800小时,无霜期250-310天。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特点。
碧口水库文县有“两江八河”(白龙江、白水江、龙巴河、洋汤河、马莲河、中路河、白马河、丹堡河、让水河、小团鱼河),360多条溪流,年径流量达9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分别是全省和全国的7.4倍和4.2倍,白龙江为嘉陵江一级支流,横贯文县七个乡镇,在文县境内全长104.5公里;白水江属长江三级支流,全长157公里,在文县境内全长127公里,流域面积达254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75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