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隶属于江苏省常州市,位于常州市东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9°38'~120°12'、北纬31°19'~32°04'之间,总面积1066平方千米。内抱常州市区,东与无锡市江阴市、滨湖区接壤,南与无锡市宜兴市毗连且濒太湖,西与常州市金坛区相邻。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武进区(不含常州市经开区)常住人口为1277487人 。 晋太康二年(281年)置毗陵郡,分丹徒、曲阿以东地区置武进县。1995年6月8日,武进撤县设市。2002年4月,武进撤市设区。 截至2021年,武进区下辖11个镇、5个街道、另设有5个开发区、1个度假区,区政府驻地湖塘镇延政中路30号。 武进区地跨沿江平原和太湖平原,是典型的江南水网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2021年,武进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5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6亿元。
发布日期:
2025-03-04 15:20:14
发布日期:
2025-03-03 15:23:06
发布日期:
2025-03-02 13:40:49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武进区位于常州市东部,地跨沿江平原和太湖平原,内抱常州市区,东与无锡、江阴两市接壤,南与宜兴市毗连且濒太湖,西与金坛区相邻。介于东经119°38'~120°12'、北纬31°19'~32°04'之间,总面积约1066平方千米 。 武进区
武进区境内积高亢平原分布在马杭、礼嘉、漕桥一线以西及滆湖以外地区,地面标高(吴淞基面)4~9米,北部略高,出露岩性主要为滆湖组粘土。湖积低洼平原分布在青龙——礼嘉一线以东,地面标高1.5~5.5米,西高东低,地表出露如东组粘土。湖底标高1.4~1.9米的湖心区位于焦溪、横山桥以东,属最后成陆区域,历经不断围垦,完成低洼平原形成的最后过程。平原上河荡密布,地势低洼。湖积滨湖平原分布于滆湖周边、太湖沿岸两处。地面标高1~3米,向湖内倾斜,属边滩堆积,由如东组上段粘土组成。最终方形成湖边的低洼平原。其上分布有鱼池、沼泽、芦滩、湿地、堤坝、水闸等人为和生物地貌类型。武进区境内剥蚀丘陵东北部清明山一舜过山亚单元,以舜过山为最高(115米),山坡坡度一般为15°~30°,由志留-泥盆纪砂岩组成,曾为古芙蓉湖中岛屿,外围平原标高1.5~3.5米。东南部凤凰山一黄家山亚单元,标高小于200米,坡度一般为15°~30°,由志留一泥盆纪砂岩组成,外围平原标高3~5米;秦皇山属于火山丘地貌,太湖中大小椒山属湖蚀残丘。区境内有高度30米以上的山39座,均分布在东南、东北诸镇,为天目山经长兴、宜兴穿越太湖延伸到境内的余脉。大椒山、小椒山位于太湖之中。境内最高的山为酱缸山,海拔高度180.8米。
武进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冷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春季一般在3~5月,盛行东南风。期间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团逐渐加强,气温回升,北方强冷空气时有南下,与暖湿气团交替影响,造成乍晴乍雨,时寒时暖的天气,每年都有5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3月底4月初的严重晚霜冻,会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农历二月十八“马和尚过江”后,天气趋于稳定。夏季一般在6~8月。入夏后太平洋暖湿气团继续加强北进,与南下的冷空气在长江下游一带交汇,形成多雨天气,时值梅子黄熟,故称黄梅天。梅雨期一般从6月中旬到7月上旬。梅雨结束后,盛夏酷暑,天气晴热,往往有10多天甚至几十天无大的降水,造成伏早,对旱作物和蔬菜生长不利。8~9月过境的热带风暴、台风活动频繁,常会给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秋季一般在9~11月。暖湿气团逐渐南退,气温降低,出现秋高气爽的晴好天气,日照百分率在50%以上。在秋收秋种季节常有连绵阴雨天气,影响秋收秋种进度和质量。初霜冻在这个季节的后期出现。冬季一般在当年12月至次年2月,风向以偏北风为多。1986年以来冬季气温明显偏高。寒潮是冬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尤其是冬末春初的强寒潮,给正在返青的越冬作物造成冻害。大雪也会给城乡交通和工业生产带来困难。1988年、1990年降雪天数都有14天,积雪深度1988年达到8厘米,造成供电、通讯、交通线路部分中断和房屋倒塌,影响企业生产和正常生活秩序。
武进区境内有大小河流1048条,总长度2000.7千米,平均每平方千米陆地有1.82千米河道,是典型的江南水网地区。京杭运河横贯东西,常武地区49千米。其北新孟河、德胜河、澡江河、北塘河、舜河形成南北向运北水系,连接长江和大运河,并在小河、魏村、圩塘建有节制闸和水利枢纽,以利舟楫和灌排。京杭运河以南孟津河、扁担河、武宜运河、采菱港、武进港等形成南北向运南水系,通过京杭运河引长江之水至南部各乡镇。湟里河、北千河、中干河西起金坛境内洮湖,东入滆湖;太漏运河西起滆湖,东入太湖,形成区境东西向三湖水系。众多次级河道与骨干河道相接通向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