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区,隶属湖北省襄阳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总面积2306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襄州区下辖4个街道、12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襄州区常住人口766561人 。 襄州区原为襄阳县,建县于西汉初年,因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沔水》篇均记: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 襄州区是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湖北省河湖长制示范单位 、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区。 2020年,襄州区地区生产总值728.22亿元,比上年减少0.97%。其中第一产业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9.43%;第二产业304.59亿元,比上年减少7.86%;第三产业312.04亿元,比上年增长3.07%。一、二、三产业的比重15.32:41.83:42.85。地域财政收入19.26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1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8.21亿元。
发布日期:
2025-03-12 17:50:07
发布日期:
2025-03-12 06:45:01
发布日期:
2025-03-03 10:44:5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襄州区,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介于东经110°45′-113°43′、北纬31°14′-32°37′之间,东与枣阳市为邻,西与老河口市、樊城区、襄城区接壤,南与宜城市隔汉江相望,北与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新野县、唐河县交界,总面积2306平方千米。 襄阳市襄州区人民政府
襄州区地跨南襄盆地及大洪山台褶束北缘,地形由四周向中部缓慢变低,形成汉水夹道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北部是秦岭余脉和伏牛山支尾的交接地带,为波形黄土岗地,坡度多为10°左右,高差10~30米,约占总面积65.8%。襄州区中部为汉水、唐河、清河、滚河等河流冲积平原。南部是洪山和荆山余脉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内地形分为四种类型: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剥蚀堆积岗波状平原区;弱侵蚀堆积波状平原区;弱侵蚀堆积河谷平原区。 襄州区呈半月形平面状。北部陇岗地貌,占总面积66%,是主要地形特征,岗垄平行排列,似波状平原。南部低山丘陵,占总面积13%;中部河流冲积平原,占总面积21%。
襄州区襄州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温和,夏季炎热,秋季气爽,冬季寒冷。年均气温15.3~15.8℃,1月平均气温1.6℃,极端最低气温-17.7℃(1977年1月30日);7月平均气温28.8℃,极端最高气温42.5℃(1951年8月15日)。襄州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无霜期年均243天,最长272天(1961年),最短192天(1962年)。年平均降水量878.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12天,最多达154天(1964年),最少达79天(1966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251.1毫米(1962年),极端年最少雨量564.2毫米(1966年)。
襄州区河道属汉江流域,大小河(溪)流60条,总长1098.10千米。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14条,水资源总量492.70亿立方米。主要河流7条:汉江、唐河、白河、唐白河、滚河、清河、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