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安徽省宿州市辖县,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地处安徽省北大门、徐州近郊,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部位和华北平原的东南边缘;素有“四省通衢”之称,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中原经济区”等全局性战略和安徽省实施“东向发展”、“皖北振兴”等区域性战略的节点 。截至2021年,萧县辖22个镇、1个乡。总面积1885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萧县常住人口为1054597人。 萧县古称萧国,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汉文化、孝道文化的发祥地,有金寨文化遗址、花甲寺遗址等新石器晚期遗留的文化遗址,隋唐时期的萧窑遗址。萧县素有“文献之邦”“胜利之城” 荣誉,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葡萄之乡、安徽省文物大县。 萧县境内有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蔡洼风景区等景点。萧县由于黄泛冲击原因,形成了西南平原、故黄河高地和东南浅山区三个不同自然区域的结合体,主属黄淮冲击平原。萧县水系属淮河流域,属新汴河、故黄河、王引河3个水系;萧县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兼有北方和南方的气候特点。 2021年,萧县地区生产总值417.2亿元;财政收入38亿元 。
发布日期:
2025-03-12 08:56:54
发布日期:
2025-03-12 06:21:14
发布日期:
2025-03-04 07:26:37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萧县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东和北部与江苏省铜山区、丰县接壤。西与砀山县及河南省永城市毗邻,南同淮北市、相山区 交界,东南与宿州市埇桥区相连。萧县县境南起北纬33°56′,北抵北纬34°29′,南北跨距33′,约60.4千米,西从东经116°31′,东到东经117°12′,东西跨距41′,约56千米。总面积1885平方千米。 萧县
萧县由于黄泛冲击原因,形成了西南平原、故黄河高地和东南浅山区三个不同自然区域的结合体,主属黄淮冲击平原。西南平原区面积约1179平方千米,地面高程由西北向东南缓倾,介于39-33米之间,地面坡降约为七千分之一;古黄河高地面积约为194平方千米,地面高程介于42-39米之间;东南山区面积约为512平方千米,属低山残丘,最高海拔为395米。平原区由淤土、沙土及沙淤两和土,以沙质土壤为主;古黄河高地有沙土和淤土;东南山区主要为山淤土和山红土等土壤结构。 萧县地形地貌
水韵萧县(11张)萧县水系属淮河流域,属新汴河、故黄河、王引河3个水系,皆为雨源型、间歇性河流。总长439679千米,水域面积约20.25万亩。共有大小河道20条,分别是故黄河、闸河、东倒流河、西倒流河、洪河、碱河、洪碱河、大沙河、王引河、龙河、老岱河、新岱河、利民沟、湘西河、北湘西河、毛河、港河、申河、运河、萧濉新河。共有水库29座,其中小(一)型两座(永堌水库、马庄水库),其余27座水库为小(二)型,总库容为1140×104立方米,兴利库容516×104立方米,集水面积77平方千米。
萧县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兼有北方和南方的气候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5.7℃,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萧县公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