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北依十三朝 古都洛阳,南与嵩县一衣带水,西与宜阳县接壤 。伊川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现辖辖12镇1乡2个街道办事处,359个行政村10个城市社区,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总面积1059平方千米 ,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3个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35个扩权县之一。 伊川县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先进县和全省双拥模范县、对外开放先进县、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考评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2019年5月9日,经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0年,伊川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7.7亿元,比上年增长2.7%。
发布日期:
2025-03-04 20:43:00
发布日期:
2025-03-04 09:15:00
发布日期:
2025-03-03 20:41:00
发布日期:
2024-03-06 08:00:00
发布日期:
2024-03-06 08:00:00
伊川位于河南省西部,北依十三朝古都洛阳 ,紧临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南与中国最美的地方—白云山所处嵩县一衣带水;郑少洛高速公路把伊川与中岳嵩山及著名的中国武术发源地少林寺连在同一条线上;西与宜阳县接壤。
伊川县地处豫西低山丘陵区,周围群山环绕,伊河纵穿南北,形成西南-东北走向的伊川盆地。东部娘娘山、暴雨山属箕山山脉,南部九皋山属外方山余脉,西部的低山丘陵是熊耳山余脉,北部的龙门山、万安山属嵩山余脉。总体地势是东西两边高,中部低,海拔高程在154~937.3m之间,北部伊河出境处最低,万安山主峰最高。全县海拔在500m以上的浅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2.2%,海拔250m以下的河川区占13.44%,海拔250~500m之间的丘陵区占64.36%,山区、河川和丘陵面积比例可概括为“二山一川七分岭”。 伊川县
伊川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5℃,平均最高气温达27.3℃,极端最高气温达44.4℃(1966.6.20),平均最底气温1.1℃,极端最低气温达-21.2℃(1969.1.31);多年均日照时数2311.4小时,日照率52%,≥0℃积温5307.1℃,相对湿度为65%,无霜期212天;受季风气候影响,4至9月多东南风,频率为9.7%;1至3月和10至12月多西北偏西风和北风,频率为7.2%,全年静风频率26.4%,平均风速2.6m/s;年平均降雨量633.4mm,且年内分配不均,7-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7.1%,多以暴雨形式降落,往往引起较大洪水,冲刷量大;3-6月份常有干旱发生。
伊川县的河流大部分属黄河流域伊、洛河水系,极少部分属淮河流域北汝河水系。大小河流共20余条;伊河是伊川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943.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1%;沿河两岸有8个乡镇66个行政村20万人,10667公顷耕地。沿河川区人口稠密,土地肥沃,是全县的主要粮食产区和工业基地;伊河较大的支流有白洚河、顺阳河、银河、曲河、杜河等。洛河水系在县境西部,流域面积68.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6%;洛河支流仅有甘水河。淮河流域的北汝河水系在半坡乡南部,流域面积24.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