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yuán)陵县,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怀化市北端,沅水中游,处武陵山南麓与雪峰山东北尾端交汇处。东与桃源、安化相连,南与溆浦、辰溪接壤,西与泸溪、古丈、永顺毗邻,北与张家界市永定区交界。介于东经110°05′31″—111°06′27″,北纬28°04′48″—29°02′26″之间,总面积5852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沅陵县常住人口为510054人。 沅陵历史悠久,战国时楚置黔中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沅陵县,历为郡、州、路、府、道和湘西行署治所,曾是大湘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朝廷博士官伏胜冒险藏书简上千卷于沅陵二酉山洞中,保存了中华文化火种。境内有国保单位唐代龙兴讲寺、省保单位黔中郡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存百余处,馆藏国家一级文物41件,“辰州傩戏”、“沅陵传统龙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至2020年6月,沅陵县下辖8个镇、13个乡 。2020年,沅陵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77.26亿元,同比增长4.8%。
发布日期:
2025-03-04 00:31:00
发布日期:
2025-03-03 00:52:00
发布日期:
2025-03-02 19:57: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怀化市北端,沅水中游,处武陵山东南麓与雪峰山东北尾端交汇处。东与桃源、安化相连,南接溆浦、辰溪,西与古丈、泸溪、永顺毗邻,北与张家界交界,素有“湘西门户”“南天锁钥”之称。介于东经110°05′31″—111°06′27″,北纬28°04′48″—29°02′26″之间,南北袤106.6千米,东西广90.5千米,总面积5852平方千米,是湖南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县,占全省总面积的2.86%。 沅陵县政府
沅陵县境在古地质史上,最早受武陵、雪峰运动的影响,全境保留着大面积的元古界、震旦系以前的板岩地层;继后受印支、燕山等多次造山运动的波及相继隆起,并在长期的水流浸蚀、切割和新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形成南北高起,中间陷落的沅陵谷地地貌。境内山峦重叠,溪河纵横,地形复杂,沅酉二水纳百川,纵贯全境。呈现两山夹一谷,朝东北、西南向开口的地貌特征。全县最高点圣人山主峰,海拔1355.3米,最低点界首沅水河面,海拔45米。山地面积大,分布广,海拔高度多在3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山面坡度一般在25度以上,多以中低山为主,山体脊谷相错,起伏悬殊,占全县总面积的72.75%。武陵山北部地处境内,由西北向西南集倾斜,西起凉水界,东至雷家包,逶迤长达103千米,主要山脉有凉水界、盘龙山、锅锅垴、贵竹山、堡子界、雷家包等6大支脉,近百座高山。山岭多系马头形,自借母溪乡赵家山马头垴起,东至桃源县境,俗有“四十八个马头下桃源”之称。雪峰山南部延伸入境,由东北向西南倾斜,西起九龙山,东至苦菜界,绵延102千米,主要山脉有九龙山、洪山界、圣人山、王尖、苦菜界等5大支脉,百多座山峰。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余座。平地沅陵县内有条带状河谷地和呈藕节状的溪谷地,分布于沅水和酉水两岸及大小支流内湾处。相对高度小于10米,地面坡度小于5度,由流水冲积物堆积而成。土壤质地与溪河两岸岩石性质相近,多开辟为水田。是全县稻田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全县总面积的2.44%。岗地起伏缓和,呈平顶状、条状、馒头状,有的呈垄状相间排列,多分布在平地上缘。坡度小于15度,相对高度约10—60米山岗凹处多开为水田,岗顶多辟为旱土.占全县总面积的3.04%。丘陵波状起伏,多呈孤立或条形交错排列,多分布在海拔350米以下的地区。相对高度60—200米,近包坡度15—25度,后面坡度变化较缓,丘体一般无明显脉络。占全县部面积19.12%。水面占总面积的2.65%。
沅陵县水系以沅水为主干,呈树枝状,纳大小溪河910条,总长3888.55千米。